沈淮又写下两副字,“这个“逢考必过”和“金榜题名”赠给岁末考第二和第三的学子。”
全场一片哗然。
学生们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包括那些学渣,觉得自己又行了。
最后,沈淮题了一首【寄怀学府】赠给府学。
府城的迎接行程,到这里便结束了。
沈淮乘坐知府安排的官船,一路往青萍而去。
“傍晚就能抵达青萍,好开心呀。”沈金沉浸在浓浓的喜悦之中。
沈淮同样心情美丽,“也不知道沈东他们怎么样了。”
县城的小生意,由沈东带着三个下人做的。
沈木呢,早就被调去南元郡去了,不知道这次回来能不能见到。
“东哥跟沈木一样能干,肯定没问题的。”提起沈木,沈金露出憨笑,“没想到沈木这小子,都做上管事了。”
沈淮说,“你也是管事。”
“不一样的。”沈金有自知之明,“我能做上管事,依仗的是你的面子,沈木是靠自己爬上去的。”
“沈木脑子灵活,主意多,但你也不差。”沈淮看着沈金,“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本身便是一种优秀。
这些年,你的进步也很大,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
有些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你以前不擅与人打交道,去了京城之后,不也变好了么?
现在的你,可比以前强多了。”
得到肯定,沈金嘴巴都咧起来。
心底的那点不自信,瞬间烟消云散,腰杆都不自觉的挺直了。
谢不二默默的看着不说话。
真心觉得,公子对族人可真好。
沈金什么能力,他太清楚了,说得好听一点是平庸,说得实在一点就笨拙。
或许是他本人太想进步了,店铺历练三年,确实比刚入京那会强多了。
谢家派来的护卫,也觉得沈淮鼓励人很有一套。
“到了青萍,估计还会有迎接,大家先休息养神。”
傍晚时分,官船顺利靠岸。
沈淮刚走出船舱,便看到冯知县一身绿色官袍站在码头上。
他的身后站着两排队伍。
一队是县衙的主簿、师爷、六房掌事等官吏;一队是县学教谕、教授、直讲等人。
队伍周围,来了不少乡绅、青年才俊、老百姓。
沈淮在人群中看到了沈大姑一家,方启贤夫妇、顾舟、赵勋、苏郁白、魏渠、王宇川、秦靖西、赵云堂等人。
除了这些,还有各大酒楼的掌柜、管事、周山一家也来了。
“恭迎状元郎荣归故里!”
王宇川按捺不住激动,在人群中大喊起来。
有他开头,大家纷纷高喊,“恭迎状元郎荣归故里!”
声音振奋、激动。
那些叔婶也不知自己在兴奋什么,跟着大伙一起喊。
沈淮被众人的热情感染,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来到岸上,他朝众人拱手,“劳烦诸位列队相迎,淮之今日能身披荣光归来,全靠脚下这片土地滋养、靠诸位的牵挂。
这份情意,淮之记在心里,永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