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荣归故里2(1 / 2)

混官场的,没几人是傻子。

沈淮不过简单说两句,知府、同知、通判等人便将里面的关系脉络给连串起来了。

东黎老先生是大儒,门生无数,可嫡传弟子却只有三人。

大弟子瑾阳长公主,二弟子国子监李祭酒,三弟子谢道和。

三人中,只有谢道和有徒弟,而且还是唯一的徒弟,含金量不言而喻。

明白沈淮的地位和份量之后,在场的人,无不赞叹沈淮的运气。

这哪里是拜师呀,分明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的捷径。

“来来来,大家随我敬状元公一杯。”知府比之前还要客气三分。

敬酒的杯沿不自觉的压低了。

同知和通判同样热络,笑容可掬,不知道的还以为沈淮跟他们很熟。

沈淮心里明白这些人为何这般热情客气,同时也看出了一些门道。

不明对方底细时,维持好表面功夫,不轻易得罪。

靠山越大,越要热情!

“不敢当,不敢当!各位大人皆是官场前辈,晚生不过是个初来乍到的后辈,能得诸位盛情款待,已是莫大的荣幸。”

沈淮朝几人举杯,“今日借这杯薄酒,先谢过各位的关照,往后还望多指点、多包涵。”

推杯换盏间,大家有说有笑。

只是聊的话题,开的玩笑,都是围绕‘科举’和‘职场’来的。

这种场合,沈淮并不陌生,应付起来游刃有余。

说的话也是半真半假,不给自己留话柄。

一顿饭下来,知府等人便觉得沈淮不简单,感觉他一点也不像初出茅庐的小子,反而更像那些已经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

态度是礼貌谦逊的,说话是滴水不漏的。

年纪轻轻,有这城府,以后干什么都能成。

即将散场时,知府提议去江上夜游,沈淮以舟车劳顿为由,当场作了一首【再登金鳞阁】便离去。

几人很快被这首七言律诗给惊艳到了。

知府更是拍手叫绝,“好一个极目江天寻旧里,乡音入耳意何如。

来人,将此诗裱起来,挂在阁楼最显眼的位置。”

金鳞阁是雍州郡的文化标签,它代表着雍州郡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全郡文人的向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前有裴公【春江赋】供后辈瞻仰,今有状元郎【再登金鳞阁】为榜样。

第二日,沈淮同知府、同知、通判等人去参观府学,受到了府学学官们的热情接待。

比起官员,跟这些人打交道更为轻松有趣。

沈淮作为雍州郡百年来的第二个状元郎,大家都以他为荣。

在府学司教(府学最高长官,私设)、讲正、导官、训长等人的盛情邀请下,沈淮同意给府学的学子分享科举经验。

消息一出,所有学生都来了。

看着草地上排排坐的年轻学子,沈淮的心情说不出是兴奋多一点还是激动多一点。

完全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府学里讲话。

这场演讲,足足讲了两个时辰,有学习干货、考场经验、破题技巧,还有殿试、琼林宴、跨马游街时的高光描述。

内容精彩风趣,学官和学子们聚精会神的听着,听到激动处都忍不住发出‘哇’的赞叹声。

结束前,沈淮拿出自己的两册书籍,“这两本书籍赠给今年岁末考第一的学子。”

一本诗文集,一本策文集。

学子们沸腾了。

学霸们更是坐不住,恨不得时间来到年底,一较高下拿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