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斗得如火如荼,朝堂外一干人等自是没闲着。
苏螺记的东家李福根,这几日过得云里雾里,脚踩棉花似的,整个人都轻飘飘地不踏实。
他向来极少去铺子。横竖铺子里生意清淡,有他没他一个样,又不是他往那儿一杵,银子就能自个儿蹦进来,还不如窝在家里寻快活。
那日他趁妻子不在家,正摸着新买的小丫鬟滑腻的小手调笑,就听贴身小厮来报,说铺子里的伙计有十万火急的事,马上就要见他。
他此刻正在兴头上,哪有心思见铺子伙计,一挥手就要打发人走。
小厮凑近低语,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兴奋,“东家,伙计说,铺子里来了个贵客,要预定一年的点心,说是立马可以先付半年的订钱,足足”他竖起三根手指,“这个数!下头人兜不住,那贵客指名要见东家您。”
三百两!
李福根一听眼珠子都凸出一半,这得是他那半死不活的破铺子,不吃不喝干上三年的总进项!
可这等手笔的豪客,怎会瞧得上他那小破铺子?!
带着几分疑虑与惊喜,李福根着急忙慌赶到铺子里。一踏进门槛,眼珠子就被那道背影攫住了。
坐在那的贵人身穿深青色暗菱纹提花缎的直裰,他是见过好东西的,这料子寻常光线下瞧着沉稳,可只要有一丝光线照上去,缎子上的菱纹便隐隐发光,一看便是身价不凡。
伙计见他来了,忙满脸堆笑,“这位爷,我们东家到了。”
那贵人转过身来,李福根一眼瞧见他袍子的领口与袖口,露出雪白细腻的衬里,还镶着一道极细的、同料子的滚边,腰系一条皮革上乘,镶有银扣的腰带,带銙虽是素面却打磨得极光亮。
“嘶”
京师开了几年铺子,他见过的贵客也不少了,这莫不是内府监造的手艺!
看完衣装再看人,李福根心下有了七八分的把握。
贵人脸上敷了细腻的白粉,光滑得不见一丝胡茬的痕迹,隔着几步远都能闻着淡雅的香气,唇上还点了极淡的口脂,显得油润光泽,丝毫没有干搓起皮。
这人拱手笑道:“您就是苏螺记的李东家?咱家”像是被什么噎住了话音,“我可算是见着真佛了!”说话间,手里攥着一块缎帕,十分自然地在唇角一按。
李福根心中有谱了。
敷粉施朱的面容,轻声细语的腔调,手里永远攥着帕子、随时准备伺候人的习惯性动作还有这欲盖弥彰的口误
错不了!绝对是宫里出来的内监!
李福根一拱手,满脸堆笑:“贵客临门,有失远迎,在下不才,正是这间苏螺记的东家,这位爷是有什么指示?”
一扭脸斥责,“你们干什么吃的,有贵客来也不知道好生招待着。去,沏一壶顶级的碧螺春,再端几样铺子里最拿手的招牌点心,好好款待贵客!”
开阳不自觉轻咳下,这把嗓子捏细了说话真他娘的不习惯,回头他就要找修和,非加一成银子不可。
扮什么不好,非让他扮太监
想他堂堂一个筋骨强健,颌下生髭的昂藏汉子,硬是抹了半缸香粉,还得吊着舌尖,拿腔拿调的从鼻子里发音
修和说,这才是太监的共鸣音。
李福根见贵人一脸不屑,眼珠滴溜溜转,四下打量他这间不起眼的小铺子,心下不由揪紧了几分。
他这铺子虽说在城南,可着实太小了,生意始终清冷得像灶膛里的死灰,只能勉强维持。这好不容易来了个贵客,可不能放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