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逸书(1 / 2)

殿中隐约传来女人的叫声,侍从们充耳不闻,问向高长恭:“请问兰陵王可要再来些新茶?”

“嗯,麻烦了。”

高长恭从怀中摸出天保通宝,塞了过去。

“哪里哪里,您是至尊跟前的爱臣,我们服侍您是本分……”侍从说着推辞的话,顺手收入袖子里,笑得更喜悦了,送上新的茶品后退下。

高长恭顺手拿起不远处架子上的一册新书,至尊是大力支持文人创作的,无论是山河图志,还是各州风俗,乃至是纯粹编造的小说怪谈,都允许臣下创作,甚至会出一些刊物作为指导。

以此为引,齐国的文风大为兴盛,这是高殷在太子时期就显露出来的风格,所以倒没什么异常,如今文林馆编纂的新书物也都会第一时间送来皇宫,供高殷欣赏。

“这是……楚汉演义?”

高长恭来了兴致,此前至尊做完《三国演义》后,又做了《后汉演义》,两文的政治倾向都很明显,走的是用通俗故事打出名气,使其家喻户晓,继而影响到齐国乃至天下各地民心的路子。

原本《三国演义》是至尊亲自撰写全文的,也有臣子劝至尊可以使臣下作之,不用浪费治理国政的时间来作此游戏,但高殷执意而为,直至“曹髦驱车死南阙”这一回目出来,众臣才了然——难怪不给臣子写呢,写一个继承了父亲和兄长的权臣控制魏国朝政,继而弑杀魏帝,子孙篡位登基,这个影射的意象太过明显,不是至尊亲笔,谁人敢写便人头落地。

就在臣子们以为影射到此为止的时候,周帝宇文毓意外身死的消息传来,让天下震惊的同时,又开始回想起这段内容。

要知道,权臣控制魏国朝政,影射的不只是他们东魏,还有西魏!

东西魏之前是完整的大魏,对应的自然是汉朝,就像董卓虽然残暴,但仍然可以算是汉臣。

而裂开之后的西魏被宇文氏篡夺魏祚,建立周国,对应的也可以是篡夺了汉祚的“曹魏”。

在写法上,高殷将曹操分成了两个形象,一个是精忠报国的建义忠臣曹孟德,一生的最大梦想就是做“大汉征西将军”,同时在官渡之战取得了大胜,这个正面而威赫的曹孟德给了高欢;

而赤壁以后,那个变得骄傲自满、贪婪恶毒,意图篡夺汉朝神器的新王莽,则给了宇文泰。

最妙的是,魏武帝曹操生前封王,然到死未称帝,其死后不到一年,汉朝就被其子曹丕所篡夺——巧了不是,宇文泰死后不到两个月,其子宇文觉同样篡魏。

曹操是魏武帝,在《演义》曾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意思是他自己想用文字为谥号,而宇文泰的谥号刚好就是文公,而在宇文觉建立周国的时候,称的还不是皇帝,只是天王,因此宇文泰的确可以算的上是周文王,一个得心遂意的曹操。

若是按正统继续来算,那么曹魏是祖孙三代轮流为帝,而后是曹彰之孙曹芳、曹丕之孙曹髦、曹操之孙曹奂。也就是说,曹魏的统续从曹芳开始乱了,而曹芳的被废又和权臣司马懿息息相关,司马懿此前又和宗室曹爽相争,发动政变成功,因此若置换到周国的政治情境下,那便是“周国的宗室曹爽平定了司马懿等臣子的政变,控制了周国皇帝,而后为了权柄接连废帝”。

这不就是说宇文护么!而司马懿对应的是独孤信,即“周国的独孤懿失败了,是周国宗室宇文爽胜利”的世界线。

而周国没有曹丕、曹睿的对应人物,因此以《三国演义》解读如今周国的局势,那便是曹操死后,极快地来到了宗室曹爽掌权的时间点,先废了曹芳,后杀了曹髦,最后曹奂成为司马家的最终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