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琳本人不知道,但高涣等人的操作算是救了他的事业。
因为再打下去,王琳就会因为一场西南风而大败,他的士兵连累齐军都死了七八成,刘伯球、慕容子会被俘虏,军械物资全被陈军缴获,王琳只能带着妻妾和亲信十几人逃往齐国。
刚拿下的荆州不用说,自然是会丢了的。周军是为陈军解围,听说王琳兵败就会回去,虽然没打下荆州,但孙瑒独木难支,最终投降陈国。
如今在高殷的明确指令、高涣的暗箱操作下,王琳好歹留着主力回到荆州继续经营,因此虽然他本人愤愤不平,但高殷却觉得自己救了他一条命。
可惜,王琳并不能直观地明白这一点。
此时王、陈刚结束战斗,都要休养生息,齐国要梳理国政、改革利弊,周国更是到了斗法的高潮阶段,四国顿时陷入了诡异的平静中,有惊无险的度过了上半年。
出于尊重王琳的想法,高殷也派人知会了王琳一声,让他知道自己准备用阎姬换取陈昌等人,顺便卖个人情,称“周军退兵是因为有齐军以其母说和”,很有点吕布打曹操的兖州,曹操就顺便卖人情给刘备的意思。
王琳当然知道情况是怎样的,但形势比人强,他还需要齐国的援助,因此也只能上表谢恩,说些“罪臣愚莽,叩谢圣主垂怜”之类的奉承话。
对于陈昌,王琳就选择性无视了,因为他拿到陈昌也没用,他拥立的是大梁,陈昌在他手中唯一的意义就是斩了祭旗,历史上的陈昌也是在王琳被平定后才收拾行李准备进京的。
陈昌就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一张很尴尬的牌:想打吧,打不了,王琳和高齐在地缘上的阻拦,保护了陈蒨;而且陈国本就是三国中的最弱国,现在西侧又受到王琳的威胁,迫使其内部必须团结、不能分裂和内斗,否则大家就是一起玩完。
因此陈昌是第一个被放弃的,他既不在陈国内,也没有陈蒨那样的才干和威望,他事实上已经失去了成为国主的可能,能活着抵达陈国都城都是奇迹,更不用说苟到大家愿意迎立他为新君的时候。
对周国而言,他变成了一块好看的鸡肋,历史上也是没办法了,才直接把陈昌放回去,想着陈昌自己能有其父陈霸先做事不落人后的本事,搞乱南陈,可陈蒨还是魔高一丈,先手解决了陈昌。
现在能用陈昌换取自己的母亲,对宇文护而言,这都是不用思考的一个问题,谁敢劝他他就让别人做同一道选择题,难点还是在于如何劝服大臣。
刚好周国发生了一件重要的大事:周主宇文毓驾崩。
宇文泰的嫡长子宇文觉虽然有儿子,但彼时年岁尚小,选孺子就和当众宣布自己要做皇帝没什么区别,因此宇文护不得不选择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作为周国新主,表示自己扶立长君,为国家着想,稍稍堵塞了众臣之口——正如高欢当初选择迎立元修一样。
然而扶立长君的代价很明显,来得还快:人家毕竟是君,你资历再老那也是臣,总有些尊卑是不能僭越的。而且随着君主年纪越大,要交还的权柄就更多,最后要么架空他,要么做出妥协,让渡部分权力。
可一旦坐上那个位置,哪怕只是孩子,也绝不止步于此,只会进一步压缩权臣的生存空间。
一厢是归还权柄、成就皇权,此后打回臣格,甚至可能会被皇帝清算;另一厢是咬咬牙,担些骂名,以后继续做摄政。
很难有人熬得过第二关,宇文护就不行。
宇文毓明敏有识量,可以说是另一个高殷,甚至资质比原主高殷还要出色,所作所为和高殷相去不远:频繁会见朝臣,大加赏赐、拔官,甚至多次向突厥派出使者,请求重新修好,俨然要与宇文护争夺朝权,且看得出明显的优势。
这恰恰成了他的催命符。
于是宇文护暗中命膳部下大夫李安做了有毒的糖槌,让宇文毓食而中毒,制造他寝疾而崩的假象。
然而宇文毓是有点北周超人的意思在的,吃下去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毒药,一直挺到十九日,病情恶化,实在是撑不住了,便立刻派人召群臣入延寿殿。
群臣入内,见到前几天还好好的宇文毓形容憔悴,生命垂危,不由得大惊失色。
宇文护更是要上前搀扶:“至、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