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立春(1 / 2)

明明只是一篇文稿,但因为是至尊所写,内容又涉及大量的政治隐喻,高归彦是越看越心惊。

还回给高殷时,手中的汗已经将文稿打湿了,高归彦连声道歉,高殷笑着摆摆手:“无妨。光武帝有云台二十八将,不知叔父喜欢哪个?便作为汝之前世也可。”

“至尊取笑我了,我哪有那般英豪的前世?”

“难说。您追随高祖、太祖,谁又能说您不是辅佐真王的星宿呢?”

君臣二人相视而笑,高归彦告退,离开后才惊觉自己居然出了一身冷汗。

新君虽然幼小,却极有主见,和先帝是完全不同的路数,想控制并不容易。

自己已经是辅政大臣,往上再爬,除了那个位置,还能爬上多高呢?

若是选择迎立新主,新主又能给自己多大利益?会不会在意自己的倒戈?日后……

高归彦面色阴沉,权衡着利弊。

……

寻常人来往晋阳,也不过三五日的功夫,即便帝王出巡的规模宏大,也终于在腊月十七日赶到了邺都。

高殷离开前还是太子,如今已经成为了皇帝,为了向世人说明这一点,邺都摆开极为隆重的架势迎接新君归朝。

数不清的五色牙旗随风曳动,上万名天策府士兵分列军阵,在城外五十里便扎营等候新君。

高殷在郊外祭祀高祖高欢、太祖高洋的神主,以及神州、社稷、山水河流等诸神。因为还没到正月上辛日,年号也未更换,因此对圆丘与方泽的祭礼并没有那么正式,不过来这么一次也是有必要的,哪怕正月就在几日后,到时也会有新的大祀。

《礼记》规定了,天子每年都要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季夏这五日祭祀各方位的帝神,腊月十七日恰是立春日,二十四节气之首,代表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意,需要皇帝对帝神进行祭祀,以迎接新一年的春晖。

祭祀者的崇敬程度,决定了仪式的肃穆,早在他出发那日,也就是立春日的前五天,有司就在邺城大门东边建造两座青色土牛,以及种地人和犁具的形象,象征着春耕将要开始。

此时高殷沐浴更衣,披上大裘,乘坐玉辂车,竖起天子御旗,前往祭祀的场所。

臣子们在泰壇焚柴,然后扫出平地、准备祭祀。

时辰已到,高殷登台,念诵祷文,献上玉器、币帛与牺牲,在立春日要迎祭的是灵威仰帝,其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也是木帝,因此献上的祭品也都是青色。

众臣跪拜,这是对齐国极好的征兆,因为齐主木德,始生长之意,代表着万物自齐而始。

太尉尉桀出列,向四方陈列出钱币与布帛,这时候就显出钱币管理的重要来了,献给天神与祖先的钱币质量必须精美,最好还是本朝制造,否则会显得文治逊于先人,而高殷所使用的“天保通宝”质量无疑上佳,尉桀拿着这些钱币告祭祖庙,随后向高殷请求,将齐国宗庙中的祖先们请出来配祭。

随同祭祀的官员们都站在南阶的东边,面朝西而立,太宰丞在各神的座前摆设希馔,而后三次向各神献酒完毕,再在两座青色土牛旁边插一杆青旗,这次的立春祭祀就算完成了。

这些礼仪就是极为繁琐,高殷此前在台下观望,如今亲自实行,免不得一番慌乱,好在有司经验丰富,及时帮他挽回仪礼的尊正。

在这一套套繁琐的礼仪制度下,竖立起来的是高殷作为帝王的责任与威严。

做完这一切后,臣下收拾祭品、撤离祭壇,而高殷也进入邺都的御道,享受臣民的祝福与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