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连忙赔笑道,“嘿嘿,微臣这不是听说您想出了屯兵、卫所军制。
微臣察觉到其中的问题,就有些忍不住。”
对于这个,朱元璋又有些不满。
“哼,要不是咱逼问,你小子还不乐意说呢。”
刘英也没办法。
“陛下,这些问题还没出现,这时也是南征、北征的紧要时刻。”
“微臣也不好动摇军心!”
“是啊,现在还在南征、北征。”
朱元璋轻叹一声,感觉脑瓜子又有些发痒。
“雍泰,咱想出来卫所与军屯,就打算没去征讨高丽与倭国这些。”
“咱大明经过这么多天灾战乱,民生凋敝。
北边那些蒙古人,要是躲进草原深处,咱大明很难将其拔除干净。”
“这些鞑子,世世代代给咱大明添乱。周边那些小国,哪怕是紧挨着咱大明的高丽与倭国,都没鞑子这么可恶!”
“咱准备全力清剿预防草原深处的鞑子……周边的小国,哪怕是高丽,也是国小,土地贫瘠,语言风俗不通。”
“费那么大力气,拿下他们后,他们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还不好管理。”
“按照你之前的说法,都是赔本买卖,得不偿失。”
“元朝刚开头那阵儿,兵力强盛,就是一群骄兵悍将。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他们,也没忍住,就可劲的往外扩张。”
“往东,打高丽、倭国。往南,就是倭国、安南、占城、爪哇……”
“雍泰,元朝打的这些仗啊,都被那些小国拼死抵抗。
元朝自个儿,都是财力、物力、人力可劲儿地消耗。
结果,还没打下多少地盘,抢来的好处,也没多少。”
“他们弄得老百姓负担那是越来越重,百姓们开始活不下去,起义的越来越多……”
“雍泰,咱琢磨啊,这些都是教训,咱大明虽然兵力强悍,但不能老想着去攻打别的国家。”
“那些小国要是没眼力见,来侵犯咱大明,咱就狠狠揍回去。”
“他们要是不招惹咱们,咱们总不能平白无故的去打人家。”
“现在,咱大明很多百姓都刚经历战乱,刚稳定下来,他们都想着过安安稳稳的日子。
出兵打那些小国,还要渡海,他们都不愿。”
“咱想学以前的帝王治理天下,让中外百姓,都能安安生生的过日子。”
“那些蛮夷小国,与咱大明有大山挡着,还隔着海,他们在小角落里待着,只要不给咱大明找麻烦。
俺就不去攻打他们……”
“陛下有这般想法,微臣深感佩服。”
刘英循规蹈矩的称赞一番,随即话题一转。
“但陛下,微臣觉得,哪怕是在乡下,两个农户因为田地,或是一些琐事,都能发生打架事情。”
“现在,轮到国与国之事,那更是如此。”
“咱大明,与蒙元,是解不开的世仇。”
“但与高丽,与倭国,更是。”
“高丽紧挨着辽东之地,从古到今,咱汉家百姓,死在辽东的有多少?
至少两百万之多?”
“关铎他们率的十多万红巾军,也死在高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陛下,这也是隋炀帝、唐太宗,还有成吉思汗他们,要一直攻打高丽的原因!”
“至于倭国,此种卑劣小国,现在仍有倭寇在侵扰我大明的海疆。
每隔一半个月,就有数十个倭寇被拿下,成为我大明的矿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