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个读书人?”
宫内,朱元璋也是大喜。
将刘英递上来的名录挨个看了一遍,想起什么,眉头下意识皱起。
“雍泰,这些人的品性如何?学识如何?若是不堪大用……”
“殿下,先让他们在山上学上一段时日,让他们先学我吴国律法与均田。
若他们接受不了,便将他们放回去。”
“另,若查到他们之前有劣迹,或实在是愚笨不堪,可将他们送下山!
只要品行端正,他们便是识字的读书人,还可给他们寻一活计……”
“可!”
朱元璋微微点头,反正,他吴国现在极缺读书人。
尤其是品行端正的读书人。
既然这些人来了,那就慢慢挑选。
“咱也去见见这些读书人!”
“这……”
刘英愣了一下,觉得朱元璋有些太看得起这些读书人。
但,想了想,觉得朱元璋可能另有用意。
于是,便建议道:“殿下若见这些读书人,是否要设宴?”
“设!”
朱元璋直接说道。
“殿下设宴,可要召宋先生、朱学士、姚学士,应天书院两位山长?”
“召!”
朱元璋重重点头,“既然要宴请,那便大办,要让他们对咱吴国信服!”
“殿下英明!”
刘英明白了,出去找到那几个商贾,让他们寻一个可以容纳两百多人的酒楼。
只说是他宴请那些读书人。
一切都安排好,再派人告知朱元璋。
“殿下?”
“陶山长?”
“李先生?朱学士……”
酒楼门口,正准备恭迎刘英的几个商贾,看着与刘英一同前来的朱元璋、陶安、李善长等人。
这些商贾,直接瞪大眼睛,满脸激动。
殿下竟然来了?
怪不得,那位军师竟然安排二十多条海鱼!
“此次事情,尔等做的好。”
朱元璋看了一眼这几个商贾,夸赞一番,直接让几人有种飘飘然的感觉。
“能为殿下效力,是小人等人的福分!”
“嗯!”
酒楼之中。
二十多张桌子,二百一十个河南、山东的读书人,听着那几个商贾的介绍,一个个也都瞪大眼睛。
一一急忙起身行礼。
不过,更多的目光,还是放在宋濂、陶安、朱升这些名满天下的大儒身上。
朱元璋自是看的明白,鼓励了一下这些读书人。
承诺,只要他们品行端正,学识过人,认同吴国律法与均田之法,对他们一定一视同仁,绝不区分南人或北人。
这些北方来的读书人,自是连连感谢。
接着,将此前,给他们的许诺,也都实现。
这些读书人,这才安了心。
二百多个从北方来的读书人,在应天城内,引起一些轰动。
但在听到,应天书院山脚下,那些宅院是给这些读书人准备后。
那些大户与官员,都不由满脸轻笑。
唯有一些小商小贩,嗅到什么,找上刘敬,要在那儿卖饭食茶水。
对于这些,刘敬没有理会。
那么多青壮劳役,已经干了那么天活计,那儿的商贾小贩,早已有了数十家。
没过多久,又有近百个北方读书人前来应天。
对于这些读书人,朱元璋就没亲自宴请了。
只是安排进入应天书院。
……
到了这会。
已经进入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