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宫,那些商贾都已经离去。
刘英只能再派人,将那些商贾都找了回来。
将这事说完,那些商贾一个个顿时满脸大喜。
这事,对他们的好处更大。
“军师放心,小人一定给殿下找来数十个贤良。”
“小人对河南、山东那些读书人也都熟,小人一定会给殿下找来五十个读书人。”
“小人可……”
“行了,此事心知肚明便好,莫要声张出去。”
“小人明白!”
送走了这些商贾,刘英坐在工部,看着应天书院周围的舆图,看了半晌。
然后,派人找来李贞、刘基、刘敬三人。
将他的想法说了一遍。
三人顿时目瞪口呆,还有一些不敢置信。
“军师,现在刘福通大军士气正旺,还有张士诚他们相策应,真要败?”
刘英看向刘基,“伯温说说,他们会不会败?”
“会!”
刘基重重点头,“刘福通与张士诚他们,三方势力,容易生出龌龊。
刘福通又分兵,更是容易出现问题。”
“现在,又有了旱灾,若出现饥荒,哪怕我吴国给他们卖粮,刘福通与张士诚他们军中也会缺粮。”
“元军若是抓住此机会……”
“军师高瞻远瞩。”
“我等是需尽快从北方招揽贤良。”
李贞与刘敬两人目光一亮,连连点头。
“有那些商贾出手,定能能北方招来一些读书人!”
“军师,我一会便去勘探地形,在应天书院山脚下,选好一块地形,开始建造房屋院落。”
“城内那一片宅院可以放慢速度,可以安排一半的工匠劳役,前去应天书院脚下。”
“嗯!”
刘英十分满意的点着头,李贞、刘基与刘敬这三人,只要动起来,他就放心了。
“伯温,应天书院脚下的院落,能多建就多建。”
“军师放心,下官便先建二百座。”
“怎的这么少?”
刘英眉头微皱,“伯温,往五百座以上的建,若是地不够,便多建两间房屋的院落。”
“房屋最大,只是建造一进院落,但数目不要超过二十座。”
“五百座?”
刘基愣了一下,忍不住提醒道:“军师,真能从北方找来这么多的读书人?”
“伯温,你这就有些老顽固思想了。”
刘英忍不住轻笑道,“伯温,若是应天书院脚下,集中住着一百多位,甚至两百多位读书人。
你说,会有多少大户商贾去住?去开铺肆?”
“嘶……”
刘基冷吸一口气,两眼顿时瞪圆。
“军师,若真是那般,应天城内,至少有一半的商贾大户都会去买上一座院落!”
“如此,那边的铺肆是不是要再多上一些?”
“对……”
说着,刘基激动道:“军师,若是这般,那我工部需将那一片地方都买下。
并且,五百座院落不够,甚至一千座都不足!”
“无妨,买下地方后,慢慢营建。”
刘英轻笑道,“伯温,很多读书人还喜欢种一些菜园子,或者稻谷。
那里的良田,也得准备一些。”
“是,军师……”
对于营建这事,在整个应天城,恐怕无人能比得上刘基。
刘敬直接位居第二。
至于购买那一片山脚下的土地的事,则是交给李贞负责。
很快。
应天的一些人,就发现,工部将正在营建宅院的工匠与劳役,撤了近一半的人。
就连那些马车、物料供应,也都减少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