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陶安微微点头,再次看向吴志学的目光,略微有了些变化。
“你方才之言,说的可都是真的?”
“学生从不说谎!”
吴志学轻轻一笑,“山长与两位先生可是觉得此块稻田有些瘦小,一亩不可产出三石四斗?”
“我等是有此番疑虑!”
陶安微微点头。
吴志学也不恼,“山长与两位先生稍等!”
言罢,吴志学径直走到远处的一块水田之中,挑了两株已经开始金黄,快要成熟的稻谷。
折下,拿过来递给陶安。
“山长与两位先生请看,水田的稻谷,有鸭粪施肥,便比别的地方稻谷,要长的硕大一些。
学生所挑选这两株稻谷,是水田中较为硕大稻谷。”
“但这两株稻谷与我等面前,这块瘦小稻谷相比,却更为瘦小!”
随着那两株稻谷与他们面前这一块稻谷之中,这一块瘦小稻谷,立刻显现的肥大起来。
“这……”
陶安与宋濂三人,顿时目惊口呆。
低头,瞪眼,认真看了半晌。
随即。
陶安又从吴志学手中,拿过那两株稻谷,朝着远处的水田走去。
宋濂与唐仲实两人,紧随其后。
再一对比,三人顿时心服口服。
外面这些水田,才是真的瘦小。
而那一块‘瘦小’的稻田,可一点也不瘦小。
如此,那中间那两块肥大的稻田,岂不是……
想着,宋濂与陶安几人脸上,满是激动。
亩产四石二斗的稻谷啊!
若天下百姓稻田都可亩产四石,还怎会缺粮?
何其盛世?
“三位先生这是怎么了?”
这时,朱元璋也与刘英两人,从稻田中间走了出来。
看到陶安与宋濂几人的神色,不由有些疑惑。
宋濂激动的大声说道:“殿下,那两块稻谷,可亩产四石二斗以上啊!”
“四石二斗?”
朱元璋一怔,便更是惊疑,“宋先生可是听错了?如此硕大的稻谷,至少亩产四石五斗!”
“四石五斗?”
宋濂顿时一怔,下意识看向一旁的吴志学。
吴志学微微拱手行礼,“宋先生恕罪,殿下明鉴,学生只是猜测,不敢妄言,便往小了说!”
“往小?”
好熟悉的话语,可亩产三石四斗的稻谷,是瘦小的稻田!
现在,亩产四石二斗,也是为了往小的说!
如此大的功劳,竟一点也不争抢!
宋濂有些疑惑了。
而一旁,朱元璋则是轻笑道,“你放心,咱自幼便种田长大的。
那两块稻谷,必然可以亩产四石五斗以上,甚至还能更多!”
“殿下英明!”
吴志学拱手行礼,并没多说什么。
不论最后亩产多少,都是他们这些农科学子的功劳。
他现在说的少一些,等再过一阵子,这些稻谷收割完成后。
只要亩产超过他们现在说的数量,他们的功劳听起来还会更大。
甚至,亩产越多,他们的功劳越大。
“四石五斗?”
一旁,宋濂与陶安等人,再次瞪大眼睛。
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引入占城稻,其穗长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使得南方稻谷增产,可亩产两石五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