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居然知下官妻兄?”
李善长一惊。
“这是自然!”
朱元璋微微一笑,直接说了起来。
“咱入驻定远之后,便派人寻找贤才。王习古与毛国祥同一里,其父曾为元朝河南行省理问,书香传家,自幼好学孝顺,在定远大有贤名!”
“可惜,那会他前去颍州跟随刘福通等义军,没想到现在居然渡江而来,咱甚是欢喜!”
“李先生,王习古在何处?”
“回禀上位,妻兄王习古此刻正在府外!”
朱元璋的态度,让李善长心中大定!
“快快请其进来!”
不等李善长说话,朱元璋便径直往外走了出去。
门外。
正站在一个四十岁的儒士,身材消瘦,面色严谨。
“可是王濂王习古?”
看到朱元璋身后快步跟上的李善长,王濂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同时急忙向朱元璋见礼。
“王濂见过朱大帅!”
朱元璋如看瑰宝,一脸温和,“哈哈,王先生之贤名,咱在定远便早有耳闻!
不得一见,让咱抱憾许久。
没曾想王先生又能出现在咱面前,快快请进!”
“大帅如此,让王濂真是不知如何报答!”
王濂一脸感激涕零的跟着朱元璋走进府内。
一个时辰后。
朱元璋神情更为满意,麾下又多了一位精通审理诉讼的地方主官!
随着王濂的到来,夏煜、孙炎、杨宪等人,便有些着急。
于是。
当日便向朱元璋推荐一当地的名贤。
洛阳有个儒士秦从龙,字元之,曾经当过元朝和林行省左丞、江南行台侍御史,为人清廉,还很有学问。
后来,受不了元朝的腐败,辞官隐居镇江!
并且,还没给蒙元镇压起义军出谋出力!
朱元璋大喜,直接派朱文正与朱文忠两人,带着白金、文绮前去镇江礼聘!
等秦从龙来了应天后,朱元璋又亲自出门至龙江处亲迎!
刘英身为军师,也被朱元璋薅过去,赴宴欢迎秦从龙!
依刘英的观察,这位秦从龙是一个真正的儒士,学问比他好多了,也比李善长好,可以和范常打平!
宴后。
朱元璋与秦从龙讲他治理天下之策。
尤其在听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法陈纲,均分田亩,救济斯民……之大志!
秦从龙也不由两眼放光,大为震撼。
“大帅,老朽有一人名贤举荐,此贤有王佐之才,若听大帅此志,必会前来!”
“哦?”
朱元璋眼睛一亮,急忙道:“还请先生言之!”
刘英也是满脸喜色,朱元璋终于揪住了这些儒士的线头。
逮住一个,后面的便可以一个个都给拽出来。
秦从龙道:“回大帅,此贤名陈遇,字中行,号静诚先生,为官宦世家。
其高祖陈义甫,从宋高宗南渡,为宋龙图阁待制,翰林学士!
曾祖陈执中,宋理宗朝为武功大夫!
祖父陈汶德,元举进士,为溧阳县判官。
父陈辛之,元淮南盐课提举!
至于陈中行,资禀聪慧,识度超远,博通经史,学识远胜老夫!
曾为温州府学教授,只因看不惯元朝官场黑暗,尔虞我诈,便去了江东明道书院当山长!”
“居然如此大贤!”
朱元璋顿时十分激动。
刘英也一脸喜色道:“上位,这位陈静诚先生子弟必然众多,若可礼聘前来,咱应天书院必可直接建起!”
朱元璋急忙看向秦从龙,拱手行礼,“还请先生教咱,如何将静诚先生礼聘前来?”
秦从龙微微一笑,他非常喜欢朱元璋与刘英这种纯粹的态度。
尤其是刘英,虽为军师,但不争权,也不骄纵,日后必好相处。
“大帅,此事易矣!”
“哦?还请先生教我?”
朱元璋再次道。
“大帅有所不知,陈中行此前虽在江东明道书院当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