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永安郡(1 / 2)

马车在冬日的暖阳下缓缓前行,车厢内虽然有些拥挤,却因人与人之间的靠近而显得温暖。

翠花是个温柔细心的女子,她从随身的小包袱里取出几个用油纸包好的热乎乎的烤红薯,分给众人:“路上还有好一段距离,先垫垫肚子吧,这是我刚刚从灶膛里扒出来的,还热着。”

“谢谢嫂子!”罗文毫不客气地接过一个,大口地吃了起来。

随着马车驶上宽阔平坦的官道,周遭的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乡间小路变成了能容纳四五辆马车并行的黄土大道,路面上被往来的车轮碾压得异常坚实。

路边的景物也不再是单调的农田和村庄,不时能看到规模颇大的驿站和茶寮,一些骑着高头大马、腰悬兵刃的江湖客策马而过,卷起一阵烟尘。

更有甚者,是那些由十几辆甚至几十辆大车组成的庞大商队,车上满载着各色货物,用厚厚的油布盖着,前后都有手持兵刃的镖师护送,阵仗惊人。

“石柱哥,那就是商队吗?好大的排场!”罗文指着一支缓缓超过他们的车队,满眼都是新奇。

李石柱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点了点头,“嗯,那是从南边吴国过来的丝绸商队,看旗号,是通达四海的大商行。他们这趟货价值不菲,所以请的也是郡城里数一数二的镇远镖局护送。你看他们那些镖师,一个个太阳穴高高鼓起,气息沉稳,手上都沾过血,全是硬点子。”

他转头看向罗宇,问道:“罗大哥,你看那些镖师的功夫怎么样?”

罗宇的目光从那支商队上一扫而过,平静地说道:“筋骨粗壮,气血充盈,都是外家功夫练到了筋骨齐鸣的好手,有几个领头的,已经触摸到了内练的门槛,放在凡俗武林中,确实算是一方高手了。”

他的评价轻描淡写,却让李石柱心中一凛。

罗文听得似懂非懂,但他能感受到那份属于强者的气息,他攥紧了拳头,暗下决心,自己有朝一日,也要成为那样的强者,甚至……比他们更强!

一路上,李石柱不断地为罗文讲述着行走江湖的见闻和规矩,从如何分辨黑店,到如何看人脸色,再到不同地方的江湖人物。

罗文听得津津有味。

马车行行停停,当西边的天空被夕阳染成一片壮丽的火烧云时,一座城池轮廓,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的尽头。

“到了!前面就是永安郡城!”李石柱指着远方。

罗文扒着车窗,使劲地向外眺望。

远方的城池,比他想象中还要雄伟,那城墙不知是用何种巨石垒砌而成,通体呈现出一种饱经风霜的铁灰色,在夕阳的余晖下,沉重、肃杀而又威严。

高大的城楼矗立在城墙之上,飞檐斗拱,气势非凡,城楼上“永安”两个鎏金大字,即便隔着数里之遥,依旧清晰可见,笔走龙蛇,带着一股金戈铁马的铁血之气。

“哥,你看,那就是永安郡……”罗文激动地拉了拉罗宇的衣袖。

罗宇睁开眼,目光投向那座雄城。

平阳县城与之相比,简直就是乡下的小土堡。

这永安郡不愧是坐落于魏、吴两国边境的军事重镇和商业枢纽。

“嗯,到了。”罗宇点了点头,这座城池四周的守护阵法,虽然在他看来有些粗陋,但在此界,足以抵挡一支万人军队的强攻了。

看来大魏王朝,也并非全无底蕴。

马车又行驶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才终于来到了城门之下。

众人下了马车,步行准备入城。

站在城下,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雄伟。

高达十数丈的城墙遮天蔽日,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

城门口宽阔得足以让八辆马车并行,但此刻,这里却被等待入城的人流和车马堵得水泄不通,排起了几条长长的队伍。

喧哗声、叫卖声、马匹的嘶鸣声、车轮的滚动声……

“这么多人!”罗文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有衣着华贵的富商,有风尘仆仆的行脚僧,有背着巨大行囊的冒险者,甚至还有几个气息飘忽、身穿各色道袍的修士,他们或闭目养神,或与同伴低声交谈。

“年关将至,入城的商队和旅人自然就多了。”李石柱在永安郡待了一年多,多少了解些。

“我们排在这边,镖师和商队有专门的通道,会快一些。”

他领着众人,来到一条相对人少的队伍后面。

城门口的守城官兵,也与平阳县的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