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言情 > 晋末高门 > 第144章 谢琰心思

第144章 谢琰心思(1 / 2)

厅堂,居中站着一名女子,十六七岁的年纪,面色腊黄,手背上有烧灼留下的疤痕。

这就是传说中的魏家炼丹小天才,身后跟着两个婢女。

“原是魏家女郎,失敬了!”

王愔之拱手笑道。

“妾见过王郎!”

魏令橘屈膝施了一礼,便道:“妾冒味而来,是有事向王郎讨教。”

“请讲!”

王愔之示意。

魏令橘道:“王郎所制陶罐颇为神奇,妾钻研数月,竟不能窥其神妙,只知其中用了硫黄,不知王郎能否点拨于妾?”

“不能!”

王愔之毫不犹豫的拒绝。

“这……”

魏令橘一怔。

她没想到此人如何不讲究。

你是士人啊。

你的风度呢?

好一会,魏令橘才道:“王郎制做陶罐之法,与丹道颇有几分相似,又何必囿于门户之见,若能与妾交流,或可茅塞顿开,炼出仙丹也未必不可能。

届时一粒丹饵入腹,位列仙班,与天地同寿,得享长生,岂不美哉?”

“哈!”

王愔之哈的一笑:“这可是我赚钱的好东西,哪里能让女郎一句话就拿去。

再者,仙丹或有,却非我等凡人所能觊觎,秦始皇尚遣方士往海外求取仙药,汉武帝亦于梦中向西王母求取不死药,敢问女郎,以一堆凡物放火里烧,能炼出仙丹否?”

魏令橘不服气道:“族祖于参同契中载明了仙丹炼制之法。”

王愔之哈哈笑道:“敢问魏伯阳前辈炼出仙丹否?”

魏令橘讷讷不能言。

世人都道,魏伯阳炼了仙丹服食,携一弟子登仙而去,可他们魏家人却是清楚,魏伯阳是寿终正寝,墓还在上虞呢。

好一会,才底气不足道:“那葛稚川(葛洪)与鲍姑夫妻不就是炼了仙丹荣登仙籍?”

王愔不以为然道:“葛稚川葬在罗浮山,此世人皆知,其实葛洪夫妇,以歧黄之术闻名,并非丹术,两夫妻于广州活人无数,得了神仙的美名。

而自汉末以来,天下板荡,每当有人失踪,乡人常会讹传登仙而去,久而久之,登仙传说不绝于耳。

再说你魏家,魏伯阳得真人授丹法,,自魏伯阳之后,可有人炼出仙丹?魏家女郎恕我直言,你已深中丹毒,面色腊黄便是表症,再炼下去,可别把自己炼死了啊。

届时世间又多一传说,魏家炼丹小天才服食仙丹,登仙而去,实则呢,不过冢中枯骨三两根罢了。”

魏令橘被王愔之数落的委屈的很,眼泪水都要流出来了。

“好了,好了,我也不欺你,我观你之症,乃是铅汞中毒,初时头痛、失眠、手脚麻木、四肢无力、手指、眼睑、舌部细微震颤,严重时,渐成痴呆,最终于病痛中不治而亡。”

王愔之摆了摆手。

魏令橘顿时面色一白。

王愔之讲的症状全中,不由心里有了些烦躁。

炼丹是为长生,成仙,谁愿意早夭呢。

王愔之又道:“铅汞中毒,并须以甘草、绿豆、蒲公草(蒲公英)熬煮汤水喝,量不易多,持之以恒,一年半载或见效。

女郎若信我,便回去试一试,丹药暂时不要炼了,纵然你有成仙之志,耽搁个一两年不炼丹,也不碍什么,可是这个道理?”

“多谢王郎了,那……妾回去试一试,妾告辞了!”

魏令橘的面孔一阵青,一阵白,好一会,才施礼离去。

……

青山大营!

谢道韫的信,送到了谢琰手上。

父子三人传看之后,谢肇脸面一沉,不悦道:“这王愔之劝说无果,竟欺姑母与王世伯不通兵法,花言巧语骗得姑母信了他的鬼话。

阿父,他坚持要您率部过江,是要独揽击溃贼寇之功啊!”

“不仅于此!”

谢峻阴阳怪气道:“孙逆兵多将广,粮草何来?

纵使他去年寇掠晋安建安两郡,怕也所余无多,阿父陈兵江北,正是阻止贼寇就食吴郡,独他视若无睹,何耶?

依儿之见,理该是贼寇屡挫于他手,甚为轻敌,存有养寇自重之心,或有意纵容孙贼攻打京口,他及时救援,以收京口军民之心!

毕竟王孝伯坐镇京口八载,若说他对京口全无念想,儿第一个不信。”

“诶~~”

谢琰摆手道:“未必如尔等所想,过江与他合兵,兴许他有他的计较,却置京口与三吴于何地,为父断不能为。

此子与相王及刘牢之皆是世仇,而为父出征前曾说过,应相忍为国,化解北府军与山阴之间的龌龊。

这样罢,待取下孙逆头颅,为父便向朝廷表他为禁军将军,他理应知为父之善意,尽力化解他与相王之间的恩怨。”

谢肇不解道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阿父,这是何故啊?王愔之又怎会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