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愔之的种硝法,属于土法种硝,在崖边和岩洞等不易被雨水冲洗到的地面挖坑,视硝土厚度成色决定硝坑大小,能大尽量大,将坑壁、坑底夯实如镜子般光滑。
泥土必须夯的异常紧密,然后在硝坑正下方挖一个蓄水小坑,同样夯实,再于硝坑底部钻洞,通到蓄水池中。
洞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到流出的硝水浓度。
在前面的步骤完成之后,于硝坑底部垫上木头,并铺上厚厚的稻杆麦杆,把即将倒入坑中的硝土与坑底隔开。
然后是挖硝土。
硝土味道分为酸甜苦辣四种,辣为最佳,苦次之,再次是甜和酸,把硝土倒入坑里,边倒边踩,用木杵将倒下去的硝土夯实。
接着是倒水,水必须是洞里的死水,因为偏于碱性,一挑一挑的水往下倒,漏完一挑倒一挑,通常需要三天时间,一个大硝坑最大可装五万石硝土,漏下的硝水则有八万石之多。
当然,洞穴受环境限制,没法挖出容纳五万石硝土的硝坑,不过整个善卷洞,可以挖掘将近十个容积在三五千石硝土的硝坑,待硝土消耗殆尽,再转移去别的洞里挖,而善卷洞修养个数年,又会生出大量的硝土。
可谓子子孙孙无穷馈也。
这就是山区农民种硝的土法子,不包含任何现代科技元素,需要的是山洞和体力,非常契合义兴地区的自然条件。
丁壮们还在热火朝天的挖坑。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王愔之转头道:“娘子先回去罢,我在这里看着。”
“要多久才能挖好?”
谢月镜问道。
王愔之沉吟道:“差不多三天左右,真正出硝大概要十天,娘子不必担心我,回去和阿母说一声!”
谢月镜暗戳戳的瞥了眼薛银瓶。
王愔之暗暗摇头,又道:“请银瓶姊姊护送我娘子回城罢。”
“行!”
薛银瓶点了点头。
谢月镜没再坚持,只叮嘱了句诸事小心,同行的还有薛家子弟,他们打算过几日再来看看。
不觉中,三日过去。
一个足以容纳三千来石硝土的硝坑完美成形,当天就往坑里挑硝土。
……
姑孰!
司马尚之刚从建康回来,就接到噩耗。
行军司马来报:“将军,段谷合带着亲族家人跑了!”
“什么?”
司马尚之面色剧变。
行军司马道:“不止是段谷合的亲族,那日逃来回的溃军几乎都拖家带口跑了,约有一千多人。”
“何时逃的?”
司马尚之深吸了口气。
行军司马道:“数日前的一个深夜,待仆觉察时,已经了无踪迹,想来是往义兴投奔王愔之了。”
“可曾派兵追击?”
司马尚之急问道。
行军司马道:“仆等并无调兵之权。”
“为何不及早告之?”
司马尚之咆哮。
行军司马沉默以对。
司马尚之懂了。
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第二天才让人发现,无非是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根源还在于接连战败,先于大江败于桓玄之手,追击王愔之,又喜提惨败,连带他司马尚之的威信都急速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