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言情 > 晋末高门 > 第12章 老丈人

第12章 老丈人(1 / 2)

作为庄上的佃客僮仆,生来目不识丁,不过谁都清楚,读书识字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本事,即便想学,也苦无门路。

高傲的士人没有耐心教,更不屑于教授。

如今郎君愿意尽心尽力地教他们识字,这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哪怕学起来非常吃力,也依然没人有怨言。

行军作战,能否改变命运,还得看老天爷赏不赏脸,而读书识字,是真能改变命运。

或有人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子,可是在看到别人如饥似渴地学习态度之后,也会被督促着学习。

学习讲究氛围,把一个普通班的差生放到快班,多少会有些进步。

虽然他们还没资格使用纸笔,只能用竹枝在沙地上写写画画,却已经很满足了。

仅仅三天工夫,庄子洋溢着充实,紧张的氛围,又充满活力。

这日一大早,王愔之没再带队训练,只领了几个人,把纸张和白糖装车,来到自家位于盐市的铺面。

盐市并非单独一个市场,而是由官立的大市、北市、东市、宫市等主要市场,和淮水(秦淮河)北岸的十余所小市构成,联结成了一副密集的商业网络。

来自于交广的玳瑁、珍珠,益州的蜀锦、荆江一带的竹木漆器、会稽的瓷器,以及各种布匹、绢绸、手工艺品、粮食、盐铁,在盐市都有销售。

其中尤以淮水沿岸,位于长干里的市集,因靠近码头,成了南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虽然东晋是士族庄园经济,名义上除了盐铁,可以自给自足,可是哪个贵人不愿意过上更加奢豪,更加优雅的生活呢。

这都需要来市集采买。

“郎君怎么来了?”

王愔之刚一进店,一名老者就赶忙起身相迎。

这是王家留于打理铺面的掌柜,姓包,也是几十年的老家人。

“包伯不用客气!”

王愔之笑着摆了摆手,便目光一扫,问道:“这段日子买卖如何?”

铺里售卖的,有纸笔砚台、竹筐竹箩、茶砖、胡椒花椒、盐巴和栗米麦子,都是大路货,没什么特色。

实则各家士族的铺面,售卖的大体类似,与寒族大商贾相比,毫无竞争力,不过他们也不在乎生意好坏。

对于他们,钱财并不来自于买卖,而是权位的更易。

王愔之这段时间一直在反思,便宜爹作为高门显贵,北府军大统领,为何败亡如何之速?

当王恭被捕时,全城士族,包括姻亲谢重,无一人仗义执言,思来想去,应与占着茅坑不拉屎有关。

王恭好名,以清贵自矜,从不以权谋私,看似是得了清雅的名声,可是反过来,手头拿不出实实在在的财货与各家士族作利益捆绑。

甚至还要为他的清名所累,这不就墙倒众人推了么?

当然,王愔之并非赞同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心态要不得。

谢重把爱女嫁给原主,不就是图你太原王氏的门第和王恭名字前面那一大堆头衔么?

结果爱女嫁到你家,一点光都沾不着,联姻联了个寂寞,还白白搭上个女儿,心里没点怨气才怪。

“还不是那个样,家里也从来不指望铺面能有什么收益。”

包伯苦笑道。

“抬进来!”

王愔之转头唤道。

几名军士把一捆捆大白纸和一罐罐的白糖抬入铺子。

“这是……”

包伯眼睛直了。

王愔之笑道:“今后咱们家的铺子里,主打售卖白纸白糖,价格么,在左伯纸和饴糖的基础上翻三倍先试试。

来,包伯先尝尝看。”

包伯二话不说,拿小手指刮起一小撮白糖,纳入口中抿着。

顿时,眉眼都舒展开来,浑身上下,透着一种难言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