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绝世唐门之天启 > 第11章 新能源的方向

第11章 新能源的方向(1 / 2)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星罗国家学院的魂导系,与注重团队协作的武魂系不同,这里的学生大多将精力倾注在各自的魂导器研究与制作上,氛围相对独立。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朱明玥凭借她那超乎常人的聪慧和偶尔流露出的善意,也交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三个月里,朱明玥在魂导系声名鹊起,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千面匠师”。这个称号的由来,源于她那令人匪夷所思的模仿和再现能力。无论多么复杂精密的魂导器制作工艺,哪怕是经验丰富的导师亲自演示,只要在她面前操作一遍,她便能分毫不差地完美复制出来。更令人惊叹的是,即便演示者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失误或者不完美之处,朱明玥在再现时,却能如同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般,将那些瑕疵一一修正,最终呈现出比原作更加完美的作品。

有一次,一位高年级的学长在尝试制作一个结构极为复杂的四级联动核心法阵时,因为一个微小的计算失误,导致能量回路在最后关头出现了轻微的阻塞。虽然他很快调整过来,但这个小瑕疵还是影响了法阵的整体效能。当时朱明玥就在一旁静静地观看。事后,当她被要求尝试制作同一个法阵时,她不仅完美地重现了学长的所有步骤,更是在那个关键的计算节点,做出了一个微小却精准的调整,最终完成的联动核心法阵,能量运转流畅无阻,效能比学长的原作提升了近一成。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几次后,“千面匠师”的名号便在魂导系不胫而走。

在星罗国家学院,时间的流逝似乎总是比外界要快上几分,尤其对于沉浸在魂导器研究中的学生们而言。转眼间,新生入学已近四个月,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与期待——一年一度的新生考核即将到来。

这不仅仅是一场检验学业成果的测试,更是决定未来资源分配、导师关注度的重要分水岭。在斗罗大陆,衡量一个人实力,无论是魂师还是魂导师,最终都要落到“实战”二字上。星罗国家学院的新生考核,也严格遵循着这一准则。考核的规则,根据武魂系和魂导系的不同,也有着明确的区分。武魂系的学生,因为武魂种类繁多,有强攻、敏攻、控制、辅助等不同定位,所以他们的考核往往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考验的是学员间的配合以及在模拟实战环境下的综合战斗能力。

而魂导系则截然不同。魂导师的战斗更侧重于个人对魂导器的理解、制作与运用。因此,魂导系虽然也有组队但都是对魂导科技的研究组而新生考核是个人战,每一位学员都必须独立面对挑战。更为关键的一条规定是,考核中所允许使用的魂导器,但必须是学员亲手制造的作品。这不仅考验了他们的实战操作能力,更是对他们这几个月来魂导器制作技艺的直接检验。

这个消息在魂导系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许多新生都开始加紧时间,在工坊里通宵达旦地赶制自己用于考核的魂导器,希望能打造出一件既实用又能在考核中大放异彩的作品。

对于朱明玥而言,这个考核规则并没有在她心中激起太大的涟漪。她的“千面匠师”之名,早已证明了她在魂导器制作上的天赋。对她来说,亲手制造一件魂导器并非难事。她只是在思考,应该制作一件什么样的魂导器,才能在不暴露过多底牌的情况下,顺利通过考核,并且,或许能让她观察到一些更有趣的东西。

她依旧如往常一般,平静地上下课,偶尔去魂导工坊转转,观察其他同学的进展,那双黑曜石般的眼眸深处,闪烁着无人能懂的思索光芒。其他魂导系的学生看到她这份从容,心中不免猜测,这位“千面匠师”究竟会拿出怎样惊人的作品来参加这次新生考核。

新生考核的氛围日益浓厚,武魂系的学生们纷纷组队,进行着紧张的模拟对抗训练。他们的考核是团队对抗赛,不允许使用魂导器,完全依赖自身的武魂能力和团队配合。而魂导系这边,则是个人与魂兽的较量,允许使用自己制造的魂导器。

没有人知道,朱明玥对这次新生考核有着更深层的打算。她不只是为了通过考核,更是想借此机会,测试一些关于魂导器能源的猜想。

这些日子,除了日常的学习和魂导器制作,朱明玥还频繁地向魂导系的老师们请教,探讨关于魂导器能源储存的问题。她提出的问题,往往深入而尖锐,让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都感到一丝惊讶。

朱明玥加入了魂导系的一个能源研究小组。这个小组专门负责探讨魂导器能源的各种可能性,从能量的获取到转化,再到储存。小组里的成员大多是魂导系的高年级学生,也有几位对魂导科技充满热情的年轻导师。

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朱明玥平静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能否制造一种魂导器,能够储存自然资源转化的能源?”

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立刻在小组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许多年轻的魂导师和那些对科技有着无尽好奇心的成员,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毕竟,如果能够储存这种能源,将极大地拓展魂导器的应用范围,甚至可能改变整个魂导科技的格局。他们围绕着朱明玥的设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种理论和可能性。虽然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实现,但他们相信,只要沿着这个方向深入研究,总有一天能够攻克这个难题。

在讨论结束后,小组的几位主要成员,包括朱明玥在内,将这个议题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提交给了魂导系的系主任,希望能获得学院的支持和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份报告很快就被驳回了。驳回的理由是——“效率低下,污染过高且不存在”。这个理由让小组里的成员们感到非常困惑和不解。既然学院认为这种储存方式“不存在”,那又为何会提到“效率低下,污染过高”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既然不存在,又何谈效率和污染?”一位年轻的魂导师皱着眉头,不解地说道。“是啊,这理由太奇怪了。”另一位成员也附和道,“难道学院知道些什么,却不愿意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