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了一会儿,棠鲤收回目光。
她唇角含笑,接着道:“商税一事事关重大,需上报朝廷后才能决议。”
是啊。
还得先回禀朝廷,等待陛下做出决断。
说不准,等他们捐完才发现,这条路走不通。
不确定性太强。
众人仿佛被泼了盆凉水,逐渐回归平静。
棠鲤恍若看不见他们眼中的纠结,语气如常。
“太安王虽保证会尽力促成此事,但难免会有意外,是以,王爷还答应了一件事,若降税行不通,他便去信长皖府,长皖府的官学会向这五十家的小辈开放十年。”
“十年内,每家可无条件送去两名学子,若他们足够优秀,能在十年内考上秀才,太安王会写推荐信,荐其进入鸿鹄书院。”
鸿鹄书院?
众人又激动起来。
鸿鹄书院成材率极高,门槛也极高。
至少得是个秀才,才有就读鸿鹄书院的资格。
当然,不是每个秀才公鸿鹄书院都会收。
鸿鹄书院一向奉行贵精不贵多。
但能进地,最后成就绝不会止于秀才,稍微争点气地,最低也能捞到偏远县城的主簿当一当。
至于鸿鹄书院的启蒙班,要求亦不低。
每月一次淘汰比拼,排名最末的三名学子,将会被退学,竞争尤为残酷。
而被鸿鹄书院主动退学的,哪怕日后有幸考取功名,亦不可再入鸿鹄书院就读。
“所以,眼下能看得见的利益,就是功德碑与鸿鹄书院。”
前者能得美名,后者能使家族从商户一跃成官户。
士农工商,那就是直接从最底层,一跃成为最高层了!
话已说到这个份上,意动至极的众人不再掩饰,不自觉地数了数在场有多少人。
这些年来,他们或多或少在官吏手里吃过亏。
每年如流水一般的孝敬抬上去,才能勉强护住家中安宁。
若自家能出个官,甭管大小,最起码不会落至‘有苦说不出’的境地,无论如何也有一拼之力。
江月笙半点不着急。
加上棠会长,战场也不过二十七罢了。
这份天降馅饼,必定有他江家一份。
不就是花些银钱?
他江家名下共有二十七家布庄,难道还凑不出这点?
能用银子解决的,那都不是事儿!
这边,行会成员皆信心满满。
但很快,棠鲤接下来的话,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这样的好事,我无法保证在场之人人人有份。”
听到这话,众人急了,纷纷开口——
“这是为何?”
“棠会长,在场不过二十七家,还远远不及五十的标准。”
“若有什么前提条件,会长只管说来。”
棠鲤再度抬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等他们好不容易安静下来,这才再度开口。
“王妃娘娘并未将所有希望全部寄托于我一人身上,她昨日曾明言相告,会在明日午时前,通知京城其余行会,须知,京城民间行会有七十六家,其成员约莫囊括了大江南北的……”
棠鲤点到即止,直接总结:“竞争颇大。”
本以为稳操胜券的江月笙吸了口气,再吸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