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灵异恐怖 > 时砂遗楼 > 第903章 时砂在时空通讯中的潜在应用

第903章 时砂在时空通讯中的潜在应用(1 / 1)

时砂能量增幅装置的研发成功,让跨时空守护联盟应对时空异常的能力大幅提升。在庆功会后的研讨中,江浅看着屏幕上时砂脉冲信号的波形图,突然提出一个新设想:“时砂能感知时空节点、调节时空能量,还能与人类意识产生共振,它的脉冲信号本身就带有时空信息特征,能不能将这种信号作为信息载体,构建更稳定的时空通讯系统?”

这话让在场的科研人员眼前一亮。目前跨时空通讯主要依赖“时空通讯器”,但受时空能量波动影响,信号时常出现延迟或中断,尤其是在时空异常区域,通讯稳定性更是难以保证。如果能利用时砂脉冲信号传递信息,或许能突破现有技术的局限。

“时砂的脉冲信号频率稳定、带有时空编码特征,确实具备作为通讯载体的潜力!”苏蔓立刻响应,“我们可以将信息转化为与脉冲信号对应的频率变化,再通过时砂将信号传递到目标时空,接收端通过解码频率变化还原信息。”

研究工作迅速启动,江浅团队负责时砂脉冲信号的“编码规则”指定,苏蔓团队负责通讯系统的“信号发射与接收模块”研发。小林首先对时砂脉冲信号的特性进行了细化分析:“时砂在稳定状态下,脉冲频率为12.3赫兹,每4秒一次脉冲;当我们通过能量调节改变脉冲间隔和峰值时,信号就能携带不同信息——比如3秒间隔代表‘0’,4秒间隔代表‘1’,峰值0.8单位代表‘信息起始’,0.6单位代表‘信息结束’。”

基于这一发现,团队制定了初步的“时砂脉冲编码规则”,并设计了简单的测试信息:“时空稳定,一切正常”。接下来,苏蔓团队开始研发通讯模块——发射端由“能量调节器”与“时砂信号发射器”组成,能量调节器用于改变时砂的脉冲参数,将信息编码为脉冲信号;接收端由“时砂信号接收器”与“解码器”组成,接收器捕捉时砂脉冲信号,解码器将频率变化还原为文字信息。

第一次测试在现代实验室与1913年钟楼之间进行,两地相距约100连时空距离。江浅在发射端输入测试信息,启动能量调节器——时砂的脉冲间隔开始按照编码规则变化,信号通过时空通道向1913年传递。陈砚团队在接收端等待,接收器的指示灯闪烁了几下,但解码器屏幕上只显示出乱码。

“信号在时空传输过程中出现了频率偏移!”赵工程师分析数据发现,“发射端的脉冲频率为12.3赫兹,接收端捕捉到的频率却变为12.1赫兹,间隔也出现了0.2秒的误差,导致解码错误。”江浅推测:“时空通道中的能量波动干扰了信号,我们需要在发射端加入‘频率补偿模块’,根据目标时空的能量环境,提前调整脉冲频率,抵消传输过程中的偏移。”

团队立刻优化系统,在发射端增加“时空能量监测仪”,实时检测目标时空的能量频率,自动计算补偿值。第二次测试时,发射端将脉冲频率提前调整为12.5赫兹,接收端果然捕捉到了12.3赫兹的准确信号,解码器成功还原出测试信息:“时空稳定,一切正常”,但信号传输耗时15秒,远超预期的5秒。

“信号传输速度太慢,主要是时砂释放脉冲信号的效率不足。”苏蔓团队的工程师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将时砂能量增幅装置与信号发射器结合,通过增幅时砂能量,提升脉冲信号的释放速度和传输强度。”

研发团队将时砂能量增幅装置的“能量定向输出”功能与信号发射器整合,使时砂脉冲信号能沿着特定的“时空能量通道”定向传输。第三次测试时,信号传输耗时缩短至6秒,接近预期目标,且信息还原准确率达到100%。

为了测试通讯系统在“时空异常区域”的表现,团队选择了1938年的战场遗迹——这里残留着时空裂缝,时空能量波动剧烈。江浅在发射端输入信息:“检测异常点能量,汇报情况”,启动发射器。陆峥团队在接收端等待,尽管周围能量波动频繁,但接收器仍稳定捕捉到了信号,10秒后,解码器成功显示信息。陆峥团队立刻回复:“异常点能量强度32单位,频率12.2赫兹,无异常变化”,信号顺利传回现代实验室。

“在时空异常区域也能稳定通讯!”江浅兴奋地说,“这比现有通讯器的稳定性提升了60%!”但测试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当两地时空距离超过150年时,信号会严重衰减,无法准确解码。“目前时砂脉冲信号的传输距离有限,主要是因为时砂能量在长距离时空传输中损耗过大。”苏蔓分析,“我们需要研发‘时砂信号中继器’,在时空通道中设置中继点,放大信号,延长传输距离。”

尽管存在传输距离的局限,但短距离时空通讯测试的成功,已经为未来技术发展开辟了新方向。江浅在跨时空会议上总结:“时砂通讯系统的优势在于抗干扰能力强、信号带有时空编码,适合在时空异常区域或短距离时空之间传递关键信息。接下来,我们要重点研发中继器,同时优化编码规则,提升信息传输量和速度。”

1967年的苏蔓团队已经开始着手中继器的设计:“我们可以在不同时空节点布置时砂中继站,形成‘时空通讯网络’,让信号通过中继站逐步传递,覆盖更广泛的时空范围。”1913年的陈砚团队则提议:“在钟楼铜钟旁安装时砂通讯模块,将钟楼作为核心通讯节点,辐射周边时空区域。”

夕阳下,现代实验室的通讯屏幕上,时砂脉冲信号的波形图平稳跳动,“时空稳定,一切正常”的信息在现代与1913念之间顺畅传递。江浅看着屏幕,心中充满了期待——时砂从时空能量调节剂,到意识连接桥梁,再到时空通讯载体,每一次应用突破,都让跨时空守护联盟的联系更加紧密。她知道,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未来终有一天,不同时空的人们能通过时空通讯系统,实现无延迟、无中断的跨时空交流,共同守护时空的安宁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