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珩老怀欣慰。
师徒二人畅聊了许久。
临走前,谢道珩把单子给沈淮,“在家安心等消息吧。”
回到清北小巷,沈淮才打开单子。
上面罗列得清单有:一对活雁;黑、红绸缎六匹;玉器摆件六样;干货点心六样;金银首饰六套;茶叶六盒。
另外,还要准备提亲贴。
这个一般由男方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辈撰写,写明男方家世,比如祖父和父亲是做什么的,男方姓名、八字,以及提亲的正式意愿。
需用规整书法书写在精美笺纸上,外装礼盒。
同时,也要准备家族普碟。
沈淮普通家庭,附带简明家谱就行,用来证明家族清白、世系清晰。
家中长辈不在身边,这个提亲贴只能由老师写。
至于族谱,沈淮自己写一份就行。
沈家祖辈都是农民,能写的不多。
看完清单,沈淮叫来谢不二,“这两天去集市看看,是否有大雁出售。
若是没有,你安排几个人去芳淀泊看看。”
芳淀泊是大雁栖息地,大冷天,很悬,毕竟大雁会往南方越冬。
谢不二忍不住激动,“公子这是……好事将近了?”
沈淮笑,“有备无患。”
大雁象征意义太强,能用活雁就用活雁,实在找不到再想别的办法。
丝绸、锦缎、玉器摆件这些,沈淮亲自挑选,金银首饰则去银楼定制。
沈淮亲自设计款式。
谢道珩见徒弟积极筹备,选了吉日,亲自上谢家说媒。
谢侍讲本就中意沈淮,郑夫人有所纠结,可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对沈淮的表现也很满意。
谢常青和小胖墩更是不用说,早就被沈淮的技艺折服。
谢知微早就沦陷。
始于父母之意,步步陷于对方的才华。
知晓谢道珩的来意,谢侍讲和郑氏也没拿乔,爽快点头了。
谢道珩也大方,给谢知微、谢常青、小胖墩等小辈,包了很厚的红包。
一出谢家,立即派人通知沈淮。
谢不二和碧青接到消息的时候,高兴坏了。
整个清北小巷喜气洋洋。
谢不二和碧青恨不得跑出去嚎两声。
沈淮知道时,已经是晚上。
“公子,成了!”谢不二笑得合不拢嘴,“大人说,下个月择日上门提前,叫您准备准备。”
“公子,还有什么没置办,奴婢明日去给您跑腿。”碧青也很积极。
沈淮问,“可有寻到大雁?”
谢不二和碧青齐齐摇头。
大冬天的,大雁都南迁了,压根找不到。
可是用鹅替代的话,两人说不出口。
沈淮沉默良久,“寻一对野鸭代替吧。”
说罢,又写了一个清单给碧青,“准备一下,急用。”
吃完晚饭,沈淮去了书房,给家人写信,告知他们谢家同意了。
窗外,寒风呼呼!
谢知微还没入睡。
她坐在书桌前,整理沈淮的书信,送的东西,还有他写的诗。
看着堆满桌面的东西,谢知微才意识到,沈淮竟送了自己这么多东西。
有树叶画、叶脉书签、贝壳风铃、书籍、团扇、风筝、胭脂等十几样。
其中最为珍贵的便是树叶画,她已经学会了,叶脉书签还差点火候。
这两样东西,让她收获颇多。
平时不怎么活跃的诗社,如今来了很多人,她也结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气越来越冷。
沈淮下值回家便动手制作布雁,碧青打下手。
经过多日努力,布雁成品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看起来惟妙惟肖。
“公子,野鸭准备了两对,您打算送布雁还是送野鸭呀?”
“你觉得呢?”
“奴婢觉得送布雁更好。”碧青的理由是,“大雁象征忠诚守信之意,若用其他东西代替,总会差点意思。
布雁虽不是活雁,却是公子亲自设计并亲手做出来的,意义不一样。
所以奴婢觉得,布雁比野鸭更好。”
沈淮也觉得布雁更合适。
提亲送野鸭,怎么看怎么怪。
半个月后。
谢道珩带着老太君、国公爷、国公夫人以及沈淮本人到谢家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