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抵达京城(1 / 2)

沈淮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中旬了。

天气变凉了,路边的树木也变黄了,看起来有些萧瑟。

“终于回到京城了。”

看着高耸的城门,谢不二非常开心,有种归心似箭的感觉。

马车入城,沈淮也感觉到自己的状态变了。

在老家状态非常松弛,可在京城,却只想奋斗,成为人上人。

进入内城,谢家派来的两名护卫与沈淮分开,朝谢家而去。

谢不二突然有些紧张,“公子,你说谢侍讲和郑夫人会答应吗?”

“会的。”沈淮语气自信,“我的家人,每个都那么好,我的爷爷奶奶那么好,大姐二姐那么好,还有族人,大家都很团结,我也不觉得他们拿不出手。”

公子不愧是公子。

自信爆棚!

谢不二见沈淮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就觉得自己多心了。

回到国公府,道和院很安静。

碧青不在,管家也不在,就连洒扫的下人也不在。

“人呢,都哪去了?”谢不二还想叫人帮忙一起搬东西,结果一个人也没看见。

最后去了正院,才知道今日是十七公主大婚,大家都出去观礼去了。

沈淮回城的路线,完美避开了,所以没看到动静。

“公子,您稍作休息,小的先带人把东西搬进来,再给您烧水沐浴。”

沈淮摆摆手,示意他先去忙。

此次回来,东西不算多,不过在路上买了不少特产。

装了足足两个马车。

谢不二带着随行的护卫,搬了好几趟才搬完。

沈淮没事做,把即将送人的东西挑出,分开装好。

直到收拾得差不多了,院中才传来动静。

“公子,你终于回来啦!”碧青看到沈淮,十分激动。

“刚到一会儿。”沈淮语气温和,“听说今日十七公主大婚,你们去观礼了?”

碧青重重点头,“大人最近公务繁忙,很少回来,管家有任务出城几天,奴婢见院中无事,便去观礼了。

要是知晓公子今日回来,奴婢是绝对不会出去的,还请公子原谅奴婢这一次。”

沈淮不觉得有什么,“吩咐厨房多做几道菜,给谢不二他们加点荤菜。”

“奴婢这就去办。”

碧青效率很高,不到半个时辰就端来三道小菜,“公子,您先尝尝这些,后面还有两道菜。”

沈淮拿起筷子,“谢不二他们吃什么?”

“奴婢让厨房给他们炖了红烧肉,保证管够。”

沈淮点点头,开始吃饭。

吃了几口,又问,“今年的冬小麦收成如何?”

他回青萍的时候,还没收割。

“一共收个四百二十担,管家做主卖了两百担,剩余的交由公子处理。”

“田里现在还没种东西吧?”

“还没有。”碧青摇摇头,似乎想起什么,又说,“礼部尚书准备致仕,大人这段时间很忙,很少回来,管家被安排别的事情了,所以田里的事就落了下来。

奴婢不懂田里的事,也不敢擅自做主。”

礼部尚书要告老了?

印象中,礼部尚书年龄看着比较大,但精神头却不错,怎么就告老了?

“消息可靠吗?”

“奴婢也是听人说的,礼部尚书曾在大朝会上提出告老一事,前个月又提了一次,据说陛下已经同意了。

具体如何奴婢不知晓。”

沈淮也知道,这种事情,碧青知道有这么回事,都算管家说漏嘴了。

沉吟了一会儿,他说,“过两天,等谢不二休息好了,你们找些人过来,帮我种油菜。”

油菜是个好东西。

既能当蔬菜,又能榨油卖钱,碧青不懂农事,也知道种油菜有好处。

“奴婢这就去找谢不二。”

碧青走后,沈淮去了书房。

书房有专人打扫,即便不在几个月,里面也没有一丝灰尘。

书籍和文房,摆放整洁。

沈淮把之前写的计划书拿出来,重新整理之后放入抽屉中,并锁住。

第二天,提着从家里带来的土仪去荣安堂给太老君请安。

“哎哟,一阵子不见,怎么就瘦了这么多?”老太君见沈淮瘦了黑了,满脸心疼的叫起来。

“老太君放心,淮之这一路吃好睡好,就是太阳有点大,晒黑了一丢丢,养一阵子就白回来了。”

说着,将东西递上去,“老太君,这些都是家里产的,特意带来给您尝个新鲜。”

老太君笑呵呵道,“淮之有心了。”

“老太君平时对淮之这么好,淮之也想对老太君好。”沈淮给老太君添茶,“所以淮之打算种一山桂花树,一山槐花,这样老太君就不愁没有桂花酿和槐花粥了。”

甜品铺和糕点铺有新品,都会送一份到国公府,让大家尝尝鲜。

老太君笑意浓了两分,“你那几座山头,是该规划规划了。”

“淮之准备在田里种一茬油菜,等油菜花开了,淮之带老太君去赏花。”

“还是你小子懂老身呐。”老太君笑得眼尾皱成一朵花,“年纪大了,多去田间地头走走,有大好处。”

“只要老太君想去,淮之一定给您安排妥当。”

“好!好!好!”

老太君喜欢小辈身上那股青春灵动,也喜欢沈淮讲那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农村趣事。

她问沈淮回去有没有下田收稻谷,沈淮说没有,她还不信。

她觉得沈淮肯定是下田收稻谷了才晒黑的。

沈淮也不反驳,顺着老太君的话点头承认了,把老太太哄得非常开心。

老太太开心了,早饭都多吃了几口。

沈淮离开的时候,老太太还跟嬷嬷说,“要是老七的孩子还在,是不是也像淮之这般会哄人?”

嬷嬷心里一个咯噔,小心翼翼的看了老太君一眼,见她神色黯然,不由得紧张起来。

“七爷去雍州,兴许许是老天爷的意思。”嬷嬷,“淮之公子虽出身贫寒,但人品贵重,对七爷和老太君都是真心的。”

她一把年纪了,对方是真心还是假意,她还是能看出来的。

国公府显赫,什么都不缺,更看重一个人的心意。

沈淮每次送来的东西,有没有用心,老太君也是看在眼里的。

若是心术不正,老太君可不会费那口舌。

只是,七爷的孩子……

“罢了!”老太君叹气道,“老七不提,我这个做娘的,又何苦去揭他的疤呢。

他觉得这般活法更好,那便依着他吧,只要他将来不后悔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