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卷子,谢道珩看得比较认真。
只是里面的富民之法强兵之道,平平无奇,毫无新意。
看在是第一份改卷的份上,勉强打了个横(第三等),然后就递给第二个读卷官了。
第二个读卷官看后,也打了个横就递给下一个。
第三个也跟着打了个横。
最先改的几份卷子,因为还没有对照组,所以读卷官们打记号还算给面子。
只要逻辑行得通,观点符合实际,基本会打第三等,很少打竖(第四等)。
到了后面,有了对照组,读卷官们就不再看得那么仔细了,而是有技巧的看,有重点的看。
要是连续改几篇,看的都是没什么特色的文章,大佬们还会吐槽发牢骚。
尤其是熬夜一夜之后,大家的耐心开始变差。
就连谢道珩都忍不住了,“这都写的什么?简直狗屁不通。”
打了个叉就丢给旁边的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一看,摇了摇头后,也跟着打了叉。
强兵之道,不懂可以不写。
可这位考生硬是要写,结果四不像。
要不是殿试没有淘汰,他都想淘汰此人了,看得恼火!
谢道珩开始麻木了,但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这次看的卷子,好巧不巧,正是自己的爱徒沈淮。
熟悉的字迹,扑面而来,想认不出都难。
谢道珩精神一震。
心里暗乐,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看着文章。
水利、农桑、赈灾方面都写得非常好,观点新颖独特,又符合常理,并没有纸上谈兵。
越看,谢道珩的眼睛越亮。
不愧是他徒弟。
不错!不错!
谢道珩跟吃了个大补丸似的,暗自激动,要不是场合不对,他都想出去炫耀炫耀。
会试时,他无法参与阅卷。
到了殿试,终于有机会看徒弟的文章,而且还写得这么好。
谢道珩此刻,非常有成就感。
他郑重的在卷子上打圈,递给户部侍郎的时候,还特意说了一句,“这个不错,观点很新颖。”
户部侍郎听言,拿卷子过来一看,见上方打着醒目的红圈。
心想,能让谢侍郎夸赞的文章,应该差不了。
秉承着打圈的文章,要多看两眼的原文,户部侍郎决定看得仔细些。
结果,直接被文章内容吸引,看完了整篇。
写得确实不错。
比前头那些压根不在同一水平上。
户部侍郎没犹豫,直接打了个圈。
下个读卷官看见卷子打两个圈,不由得多看卷子两眼,最后也打了个圈,
传到后面的时候,已经打了十一个圈。
祝大学士看到的时候,颇为意外,因为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他看过卷子后,便将其单独放在一处。
此时的沈淮,正在清北小巷跟林致远三人吃晚饭,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卷子被打了那么多个圈。
“淮弟,等殿试放榜,看你跨马游街之后,我们便回青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