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何惧之有!(2 / 2)

有了微量化和子母弹的技术,米国自然不会浪费珍贵的核原料去制造不方便发射的大型核导弹。

米国在特迪瓦建立了这个能够源源不断生产导弹的基地,并拥有了这五枚核导弹,这使得他们在埃非利亚大陆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此刻,波发并没有想到他们的强大,而是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

五枚核导弹一旦爆炸,不仅这个基地会化为灰烬,就连外面的城市也无法幸免,更何况是他们这些脆弱的人呢?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

波发本能地想要掏出脖子上的十字架祈祷,希望通过临时的忏悔来逃避这场灾难。

但突然间,他停下了所有动作,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他——为什么要害怕呢?

就在这一刹那,波发的表情由绝望转为喜色。

为什么他会认为核弹会爆炸呢?

核弹不应该是无比安全的吗?

核弹周围有着厚重的铅墙防护层啊!

派出一架战机来袭击他们的地下核武器基地,这个想法简直愚蠢至极。难道华夏和陈夏等人在动手之前就没有仔细侦查过地形吗?

那个地下有着厚重的铅墙保护层,看过灾难片或者相关书籍的人都知道,在一些核武器不受限制的时代,就有一些城市用厚重的铅墙来保护自己免受核弹的威胁。

波发心中狂笑不已。

他仅仅用了不到0.1秒的时间就抚平了自己的紧张情绪,将这种紧张转化为了兴奋,一种看着别人的计划在自己面前失败的兴奋。

铃铃铃铃……

波发还沉浸在兴奋之中,突然响起的警铃声让他吓了一跳。

“哈哈哈……”

“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终于发挥作用了!”

波发放声大笑。

尽管导弹已经穿透了山体,但他仍然笑得出来。

他知道导弹爆炸并不会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当他看到导弹钻进山体的那一刻,他就明白对方一定使用了穿甲弹,甚至可能还加装了前部的防护层。

然而,这一切在厚重的铅层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不仅如此,米国的地下基地防御系统不仅能够抵挡住对方的进攻,还能将这架制造混乱的战机击落。

爱国者PAC-3导弹的最大拦截高度为20千米,最小拦截高度为300米;最大拦截距离为50千米,最小拦截距离为500米;最大飞行速度可达5马赫。

战斗机的速度再快,也无法躲避爱国者的攻击。5马赫的飞行速度,超越了任何飞行器。

在波发的想象中,导弹爆炸后只是在山体表面激起了小小的波澜,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这种爆炸给他们带来的唯一麻烦,就是地下基地可能变成了一个露天的场所。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们的地下基地建设除了核弹存储室上方有厚重的防护外,其他地方并不算厚。他们只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清理工作就可以恢复如初。

而这次事件之后,波发不仅挫败了华夏的一个阴谋,还严重打击了华夏的信心。

他,波发,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此时,在地下基地核弹存储室外的一个小型封闭房间内,火凤凰静静地待着,目光聚焦在前方神情平静的娄小云身上。

“希望这些核弹能被彻底引爆。”何璐说道。

娄小云淡淡地回应:“不是希望,而是必须。”

“因为,那个男人已经出手了。”娄小云的眼神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火凤凰此刻身处核弹存放仓库旁边更深一层的安全室内,她们身边停着那两辆卡车。

在阅兵开始之前,火凤凰对地下基地的霓虹特种兵展开了全面反攻。她们利用隐身衣的能力将霓虹特种兵彻底击败,如同杀鸡一般轻松。

随后,这个防核弹爆破的地方就被火凤凰占领。

现在,她们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核弹能否成功引爆?

东征-17导弹已经深入山体,引发了一阵轻微的山体晃动。

在地下基地内,侥幸存活的米国人、日本人以及特迪瓦士兵在感受到震动的瞬间,都愣住了。

就在这短短的一秒钟内,形势发生了巨变。

东征-17,这款特别加装了贫铀层的导弹,在穿透力上远超常规导弹。

你或许在电影中见过那种从天而降的掌法,但在现实中,洲际导弹或弹道导弹也能演绎出类似的震撼效果。

陈夏曾使用过的皓石导弹,正是以一记从天而降的“掌法”,将米国的一艘巨舰击沉,这一壮举至今仍让米国人铭记在心。

那么,这次为何要选择使用这种“绝世武功”呢?

原因主要有两点,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导弹需要极高的速度。没有足够的速度,东征-17无法穿透厚重的铅层防护,无法触及核导弹存放的仓库内部,自然也就无法引爆核弹头。

火凤凰团队曾认为,只有华夏的洲际导弹,那种能达到八倍声速甚至更高速度的导弹,才能穿透这样的防护层。然而,她们忽略了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的存在。

其次,导弹必须突破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虽然卤蛋(可能是指某种隐身技术或设备)可以通过等离子体隐身,但导弹本身无法做到这一点。单纯的洲际导弹或其他类型的导弹,在接近目标时,必然会触发爱国者导弹的拦截。

这个地下基地就像是一个铁桶,是米国人最后的王牌,因此波发在战机出现之前并未感到害怕。

然而,当卤蛋使用了“如来神掌”般的策略,将导弹加速到3.5马赫,并在发射后通过导弹自身的推力将其加速到5马赫,即五倍声速时,一切都改变了。

这个速度虽然不及东征-17的极限速度(8-10马赫),但已经足够达到目的。

陈夏选择东征-17导弹,除了看重其极限速度外,更多的可能是出于对大国重器的信任和敬仰。

在这一秒内,东征-17已经穿透了山体上方的岩石层,深入地下基地。

进入地下基地后,东征-17与铅防护层之间展开了一场真正的较量。

导弹的头部像鸭嘴兽一样,精准地冲向铅防护层的中央位置。

以五马赫的速度撞击,导弹弹头的动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导弹与铅层碰撞的瞬间,地下基地发生了更强烈的震颤。

要问什么能激发出最强烈的能量,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核弹的爆炸,其次就是这种激烈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