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亲手把绣包挂在妮儿肩上,笑着夸道:“瞧着多衬姐姐!也祝姑娘往后的日子,像这绣包的颜色一样,红红火火!”
妮儿脸一红,小声道:“谢谢东家!”
“那咱就承东家吉言啦!”大婶笑得爽利,拉着妮儿连连道谢。
母女俩相携走出绣坊,芳霏转身走到旁边茶楼门口,看向靠门座位上慢条斯理饮茶的穿云,凑过去小声道:
“大叔,劳您再帮个忙——我这铺子头笔买卖,总得让它顺顺当当的才好。”
她心知:防人之心不可无,对面珍宝坊的人保不齐会找事端。
京里的夫人小姐他们不敢动,可这对乡下母女没背景,万一被盯上就糟了。
穿云倒不觉得这是大材小用,应下后,身影一晃就没入茶楼的人群里,没了踪迹。
也正是芳霏这多一手的防范,当真避开了一场麻烦。
再看姜氏绣坊二楼,每位夫人小姐身边都跟着两位女伙计:
一个端着托盘候着,另一个则细细介绍铺里的首饰头面、编织锦包和各式服饰。
夫人小姐们但凡有看中的,伙计便小心取来放进托盘里。
高定坊这份“专人专侍”的体贴周到,本就合了这些习惯被伺候的贵人们的心意,更何况铺里的物件样样精致、挑不出错处。
这么一来,每个托盘很快就堆得满满当当。
有先选好物件的夫人小姐,这会儿已移步三楼。
或坐在雅间里品着茶水、用着茶点,或让伙计帮忙试戴首饰,或围着伙计细细说定制的细节。
三楼有刘夫人坐镇,凡事都安排得妥帖,自然出不了差错。
多数夫人先是被今日新推出的几款样式吸引,也有那不差钱、想更出挑些的,直接点了要首席、二席设计师,姜芳霏或姜小姑亲自对接。
先前对芳霏存着怀疑的京中夫人,这会儿见她拿起笔,在宣纸上寥寥几笔,就把自己心里琢磨的样式画了出来,还能顺着心思提些建议,比自己原先设想的还要合心意。
正如芳霏说的,真本事得见真章。
先前那些“乡下丫头没真本事”的谣言,这会子不攻自破。
但凡跟芳霏对接过的夫人,哪能不被她这份专业能耐折服?
忙了一整天,姜氏高定绣坊里从东家到绣娘、伙计,个个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看着柜台上白花花的银子和厚厚一叠订单,倒也觉得值了。
芳霏早给绣坊定了现代的抽成规矩,伙计们虽累,却半点不抱怨。
心里都在盘算着能分到多少银子,夜里睡一觉,转天又是干劲满满的模样。
连着三日的开业活动,就算是业绩最差的伙计,算上底薪也有三两银子进账。
她们暗自琢磨:这要是一个月都这么干,挣的钱怕是比寻常铺面的掌柜还多!
开业活动一结束,绣坊人流便回归正常,芳霏总算抽出身来清点银子、核对账本。
查完最后一笔账,她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转头对刘夫人道:“伯母,您猜猜咱们铺子头三日的流水有多少?”
刘夫人瞧她笑得眉眼弯弯,打趣道:“看你这高兴劲儿,莫非有一万两?”
芳霏笑着摇头。
“那是一万五千两?”
芳霏又摇了摇头。
“你这丫头,别卖关子了!我不猜了!”刘夫人佯装嗔怪地拍了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