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967章 乱世牛市

第967章 乱世牛市(1 / 2)

永乐十二年九月初三,金风初至,吴淞江面波光潋滟,薄雾轻笼,掩映着淞北新區混凝土高楼的雄伟天际线。上海自宣和五年开埠,短短八年,已从盐碱荒滩蜕变为明国经济、文化与科技的核心枢纽。

此刻,震旦大学迎来第二届招生,金陵至上海铁路开通,「沧海龙吟号」蒸汽船横渡太平洋归来,三重喜讯掀起市场狂热,上海滩的繁荣再度掀开新篇章。震旦大学位于松江东郊,校园白墙黑瓦,玻璃窗映着秋阳,群言馆与知新阁间书声朗朗。第二届招生如火如荼,共录取八百余人,较首届翻倍。其中,旧宋秀才九十人,余为明国各地新式中学毕业生,涵盖工科、财政、宪制、造船、农学与新设的医学系。

震旦大学南门前的石板路早早被踩得发亮。u2028今日是第二届招生入学之日,校门口早已排起长队,有身着棉布长衫的寒门学子,也有骑马而来的富家子弟,甚至还有几名身着波斯长袍、头戴红纱的胡商子弟,正兴奋地指着校门上的「震旦大学」四字议论纷纷。

校门外,几名报童挥舞着最新的《金陵日报》,高声吆喝:

「号外!号外!震旦大学今年扩招至八百人!博士制度明年试行!」

「蒸汽船‘沧海龙吟号’横渡太平洋归来在即!南高丽江华租界已设商站!」

人群哗然,有人惊呼,有人摇头,更有人攥紧拳头,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校门内,校长赵如松身着灰布长袍,站在台阶上迎接着新生。他身旁,教务大臣李清照正与几名教授低声交谈,目光时不时扫向校门外的长队,唇角微扬。

「今年的学生,比去年更不同了。」李清照轻声道。

赵如松点头:「寒门子弟多了,胡商子弟也多了……明国的学脉,总算能真正‘通天下’了。」

校门口,红纸告示写着「永乐十二年入学须知」,新生鱼贯而入,灰蓝制服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新生中,一名来自厦门的少女林婉清引人注目。她出身渔户,凭明州中学正榜第一考入医学系,手持《人体解剖初阶》,眼神坚毅。另一边,旧秀才张文远,三十岁仍苦读《宪制概论》,誓要从科举士子转型为国会参事。

开学典礼在健行堂举行,校长赵如松致辞:「震旦之志,在于点燃明国未来。诸君无论出身,皆为大明公民,肩负天下之重。」

九月初九,金陵至上海铁路全线开通,途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全程六百余里,设十二站,由四列蒸汽机车牵引,每日往返运客五千人次。通车典礼在上海南市站举行,市长袁正与工务大臣祖书林亲临剪彩,数千市民围观,孩童挥舞明教旗帜,欢呼「陆地龙舟」。

与此同时,上海火车站(位于华亭南市码头旁、今川沙镇位置)更是人山人海。

车站外,车头悬挂着红绸彩带,车身上漆着「苏常铁道」四个大字。

铁路以马鞍山钢铁厂生产的钢轨铺设,车厢由舟山工匠打造,内设木椅与玻璃窗,舒适远超旧式马车。首班车从金陵雨花台站出发,沿秦淮河蜿蜒东下,途经丹阳稻田与太湖渔港,一日一夜抵达上海。沿线商贾惊叹:「昔日步行十日,如今一日即达!」苏州丝商当即签约,将织锦运往上海外滩,次日便销往南洋。

首批乘客已开始登车,有商人、有官员、有农人,甚至还有几名外国人——波斯商人阿布杜勒正兴奋地对着同伴比划:「从金陵到上海,以往要走半个月,现在只要一天一宿!这速度,比波斯王的飞毯还快!」

站台上,袁正与铁路总工程师汤铁牛并肩而立,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点头笑道:「这条铁路,不仅是商路,更是大明的血脉。」

汤铁牛捶了捶铁轨,笑道:「再过两年,蒸汽机车改进复胀结构,速度还能翻倍!」

铁路开通当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内人声鼎沸。「苏常铁道」股票涨停,带动「舟山海运」与「北俱开发」概念股飙升。交易所门前,商贾挥舞单据高喊:「铁路一通,江南一统!」一名波斯胡商低语:「明国之轨,不止运人,亦运未来。」

然而,最令人震撼的消息,还未完全传开——「沧海龙吟号」已横渡太平洋,抵达南高丽江华租界!

这艘最新型号的铁壳机帆船,自正月从金陵燕子矶出发,经北海道、北冥大荒,最终穿越风暴肆虐的白海探访从未有人去过的北俱芦洲,又历经五十九天逆风逆流横渡北太平洋,成功抵达南高丽江华租界!

虽然尚未返回明国本土,但消息已通过商船传至上海,瞬间引爆市场——

「舟山海运涨停!」

「北俱开发涨停!」

「苏常铁道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