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向陈到示意了一眼,陈到会意,立刻屏退了左右御林卫。
一时间,大殿中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二人。
“有一件事,朕思虑许久,此事关乎到我大汉的未来兴衰,朕想听听丞相的见解。”
刘备压低声音,脸色略显凝重。
“前番太子争功心切,欲伐汉中却无功,险些被张鲁趁机袭取潼关,这件事丞相你也知道。”
“当时潼关若被张鲁攻占,后果不堪设想。”
“幸得伯温早有所料,朕才密令云长率洛阳之兵赶往潼关增防,方才击破了张鲁的奇兵。”
“伯温他们更是顺势追入汉中,一举拿下南郑,成功收复了汉中郡。”
“当时伯温他们本欲率军趁胜追击,一鼓作气攻下阳平关,擒杀张鲁这逆贼,以彻底消除此患。”
“可谁想,太子抢先一步由斜谷入汉中,竟是擅自下令伯温他们停止追击,令他们回师长安。”
说到这里,刘备的语气中明显已掺杂着几分对刘禅的不满与失望。
“这件事,丞相你知道吧。”
刘备目光射向诸葛亮。
诸葛亮自然听得出来刘备话语中的情绪,便点头说道:
“这件事,臣自然也知晓,太子年轻气盛,急于建立功勋,这种心情臣能够理解。”
“只是太子久攻阳平关不下,而伯温他们反倒拿下了长安,从结果来看,太子这一道命令,反是收到了奇效啊。”
诸葛亮当然知道刘禅此举是意在抢功,却有意没有明言,只是从结果的角度进行客观陈述。
刘备却脸色一沉,冷哼一声:
“丞相你也不必替太子遮掩,他这么做分明是置国事于不顾,一心只想着争功立威,全然不顾大局。”
“太子身为一国储君,本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岂能为了一己之私,做出如此糊涂之事?”
“谁想到,他的这份私心,却是无心插柳,反令伯温他们收复了长安,这不过是侥幸罢了!”
刘备越说越激动。
诸葛亮轻咳了一声,说道:
“太子年轻气盛,急于立功树威,倒也情有可原。”
“总之这结果,对大汉是有利的便无妨吧,或许经过此事后,太子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日后更加成熟稳重。”
刘备却摇了摇头,脸色愈发凝重,忧心忡忡道:
“太子身为储君,肩负着大汉未来的重任,却为一己私心,而置国事于不顾,这样的人,朕又怎能放心将这大汉江山交给他?”
听到这里,诸葛亮心头陡然一震。
刘备这已经不是在表达对刘禅的不满,这番话中,明显有另立太子的痕迹。
至少也是对刘禅的品行存有质疑,认为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太子。
就在诸葛亮心中思绪翻腾时,刘备深吸一口气,正色问道:
“丞相,朕想问你一句,你以为,阿斗他当真适合做我大汉太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