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之法?”
诸葛亮微微眯起双眸,眼神中透着一丝思索,却未能立刻领悟刘备言下所藏的深意。
短暂的停顿后。
诸葛亮一拱手,问道:
“不知陛下有何两全其美之法,还望陛下明示。”
刘备重新缓缓坐了下来,他神色从容,不紧不慢说道:
“朕所思之法,便是只封公爵之号,而不兴建国之举。”
“但凡受封公爵者,仅可享受食邑之利,却无需前往封地就藩,如此一来,既能让功臣得到应有的奖赏,又能避免引起诽议。”
刘备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敲击着扶手,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一办法的自信。
诸葛亮听闻此言,目光瞬间一亮,恍然明悟,心中洞悉了刘备的意图。
刘备的意思明确,他要将公爵这一封号,变得如同县侯、乡侯一般,受封者仅能在国内享有食邑的赋税收入,却不再拥有封公建国、设立百官的至高权力。
通俗来讲,就是把公爵从一个原本拥有极大实权的爵位,变成了一个类似于太傅这样的荣誉称号。
太傅虽尊贵,在朝廷中享有极高的地位,但并无实际的权力,其主要职责是为皇帝出谋画策、教导太子等。
如此一来,既能充分彰显受封者的卓越功绩,让其享受无上的荣耀与尊崇,又不会引发天下人的诽议与猜忌。
毕竟,受封者只是顶着一个国公的封号,收取食邑内的税赋罢了,其余国家军政大权,皆由朝廷设立的官员掌控,与这个国公没有丝毫的关联。
如此,天下人又有什么理由议论,担心受封者会效仿曹操、王莽之流,建国称号,谋朝篡位呢?
“陛下这个办法,确实堪称一举两得之妙策,只是……”
诸葛亮先是微微点头,对刘备的提议表示认可,然而话锋一转,又流露出一丝担忧。
“只是此等封爵之法,此前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臣只恐有违礼制,会引来不必要的非议啊。”
刘备听闻,却是一笑,神色间尽显豁达。
“礼制皆是由人所创,并非一成不变,凡是有利于我大汉社稷的制度,朕拿来用之便是,何必如此迂腐拘泥于旧制。”
“此制先代未有,便由朕开此先河,后继之君皆可效仿便是,只要能为大汉带来福祉,又何惧他人议论。”
“朕愿做那破旧立新的开拓者,为大汉的未来开辟一条新制!”
诸葛亮被刘备的豁达变通所感染,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于是欣然一拱手,说道:
“陛下再造我大汉,本就是一位开拓之君,开创新制也在情理之中,臣以为,此制可行!”
见得诸葛亮也举双手赞同自己的提议,刘备心中的顾虑顿时消散无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即下令道:
“既然丞相也认为此制可行,那便由你牵头,为伯温、云长、翼德,以及子龙四人,先拟定出一个合适的公爵封号吧。”
诸葛亮欣然领命。
正欲告退之时,却见刘备脸上的笑容瞬间收起,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伸手拉住了诸葛亮的衣袖。
“陛下还有何事交待?”
诸葛亮从刘备那凝重的表情中,敏锐察觉到,刘备定有重要之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