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李克用晋军已得泽、潞二州,每年都出兵山东,与昭义节度使孟方立争夺邢、洺、磁三州,李存孝每次都随军征战。
李存孝虽然不识得甚字,未学兵法,但因绝顶聪明,便在实战中学得满腹韬略,一年之后独自领兵作战时便胜多败少,两年后终至每战皆胜,再无败绩。
龙纪元年六月,李克用亲率大军,再次攻打孟方立,誓取邢、洺、磁三州。
李存孝随李罕之为前部先锋,身先士卒,击败理州刺史孟迁,攻克洺、磁二州。
孟方立再派大将张溉、袁奉韬率军数万迎击,在琉璃陂展开激战,复被晋军打得大败,二将都被李存孝所擒。
孟方立兵败,因见部下皆生异心,于是羞愧畏惧,服毒自杀。
从弟孟迁继任兄位,深得士卒拥护,被奉为昭义军留后。
孟迁见打不过李存孝,便遣使向朱全忠求援。朱全忠同意发兵相助,借道魏博不许,便派大将王虔裕领精兵数百,从小路兼道入邢州,与孟迁共同防守。
李克用令李存孝急攻邢州,最后孟迁粮尽,便擒王虔裕为进献之礼,向晋军投降。
李克用遂得三州之地,留将镇守,回军上党。在三垂冈置酒劳军,对李存孝及其属下飞虎军厚加封赏,并鼓瑟而歌。
闪回结束,书归正文。
张浚被李存孝大败一阵,遂不敢再行独自出击,复派人联络汴州节度使朱全忠,及其他二路兵马,催其加速进军。
朱全忠得令,催动军马兼程北进,前至潞州。
当时晋军在潞州并无大将镇守,小校冯霸、牙将安居受率众叛乱,杀死李克用从兄潞州节度使李克恭,将潞州献给汴州军投降。
朱全忠旗开得胜,便派河阳留后朱崇节率军进入潞州,同时派李谠率军到泽州,进攻李罕之。李克用闻说失了潞州,泽州告急,不由大慌。
李存孝见义父着急,自动请令:儿愿领本部五百飞马军,前往救援李罕之。
李克用大喜道:既我儿愿去,我再助你五千骑兵,以为后继。
李存孝口称得令,引兵而往。
此时朝廷闻报招讨使张浚在太原首战失利,遂命供奉官韩归范为使,送旌节印符前至平阳,封京兆尹孙揆为潞州节度使,命赶往潞州,引本部万人,为张浚副招讨使。
那孙揆亦是个书生出身,赫赫扬扬来至潞州,奉节上任。
朱命忠又派三千汴军作为护卫,簇拥着副招讨使孙揆大人,身穿宽袍大袖,头顶清凉伞盖,一路招摇,向上党行进。
西元八九零年,唐大顺元年,仲秋八月。
孙揆率军过了晋州、绛州,逾刀黄岭赶往上党。
李存孝闻讯,亲率五百飞虎兵在长子以西山谷中埋伏,待孙揆军经过之时,突从侧翼袭击,一举擒获孙揆,并宦官监军韩归范,以及护军牙兵五百余人。
待五千精骑赶到,又乘胜追击到刀黄岭赶上,将唐兵万余全部斩杀,片甲无存。
李存孝命给孙揆、韩归范戴上枷锁,再以白布捆绑起来,押在潞州城下巡示一周,向城上汴军守将葛从周叫道:朝廷任命尚书孙揆为潞州统帅,使臣韩归范来赐发节度使仪仗。某今护送孙大人前来就职,葛从周即刻让出潞州,立即滚回大梁,向朱全忠复命去罢。
城内见此大哗,并不开城。
李存孝见城内无动于衷,遂觉兴味索然,于是押着孙揆二人,来见义父李克用。
孙揆见到李克用立而不跪,怒目以视。
李克用钦佩孙揆才学,打算劝降,于是问道:久闻公之大名,若肯降我,便委公为河东副使,为某左膀右臂,共图天下。
孙揆冷笑道:我乃天子委派大臣,前来讨你。今既丧师辱国,有死而已,此乃天数也。怎能屈身侍贼,再使天子蒙羞耶!要杀便杀,何必多言。
李克用大怒道:你既骂我是贼,便让你试试我这贼人手段可也!
当即下令:将其腰斩!但不许用刀,只准以铁锯行刑。
可怜!铁据入体之际,孙揆只疼得浑身颤抖,虽然流血遍地,哪里锯得进去!行刑者换了几拨,俱都手软。
孙揆疼得几乎晕去,嘴里兀自骂道:该死的狗奴才!不用心钻研业务,如何行刑?若要锯人,当先用木板夹起,你们哪里知道!
行刑者这才恍然大悟,哄然称谢,于是用木板把孙揆夹起,然后铁锯得入。
孙揆直到咽气,始终骂不绝口。
行刑已毕,刽子手回报晋王,并将孙揆所教锯人之术告之。李克用闻报不由潸然泪下,暗自后悔道:是我误杀忠良,又用刑残忍,必折阳寿。
于是乃命收殓其尸,释放韩归范,使其舆柩还于长安。又命李存孝率其五百飞虎军,再去救援泽州。
此时泽州已难以支撑,将近矢尽粮绝。大梁汴军对城上李罕之喊话道:将军依仗沙陀鸦儿李克用势力,守此孤城望其来救,却不知如今上党已归朝廷,不复为李鸦儿所有矣!孙揆尚书另率大军已包围太原,沙陀军巢穴将失,将军仍不投降,却要依靠何人来救?
李罕之不语,脸色铁青。城上守军听了,皆信以为真,不由大惧,便有一些部将信心动摇,暗自打算,欲擒李罕之献城。
便在此时,忽听城外敌军营大乱,呐喊声中,围城之兵便如劈波斩浪,纷纷闪向两侧,便有躲不及者,早已人头落地,惨叫不迭。
李罕之大喜,望天高声叫道:苍天有眼,佑我不死。此必是李存孝救兵到也!
诸将犹然不信,扭头往城外看时,只见五百骑兵如旋风般刮到城下,为首一员大将背负打将钢鞭,腰挎弓箭,手举长矛,不是打虎太保李存孝,又是哪个?
李存孝听到汴军劝降之语,深深不以为然。既杀透重围至于城下,却不忙于叫城,复率五百精骑围绕梁军营寨驱驰一番,与众军扬声大呼:是谁谓我沙陀族将失巢穴者?我今离巢穴,是寻尔等之肉,以飨我众将士耶!你阵中且出来个胖子,与我打虎太保一战!
五百飞虎军齐声呼喊,便如声声惊雷,滚过汴州军营,扶摇泽州上空。
大梁骁将邓季筠率军出战,李存孝舞矛迎战,只一个回合,便将其生擒。五百飞骑高举陌刀乱杀,李罕之趁势开城杀出。
梁将李谠率军败走,被斩俘万余人,李存孝直追至虎牢关方回。
泽州之围既解,李存孝辞别李罕之,马不停蹄,然后又回头率军还击潞州。
梁将葛从周、朱崇节固守潞州以待孙揆,前番在城下亲见孙揆被擒,此时复闻李存孝复又赶来,哪敢再战?二话不说,马上弃城而逃,晋军于是收复潞州。
大顺元年,九月二十五日,汴州城内。
朱全忠接连得到败报,便知此番北伐终成画饼,朝廷四路联军大势已去。
于是擂鼓聚将,怒责众将败军之罪,下令斩杀李谠、李重胤,饶恕葛从周、朱崇节,然后退兵,返回洛阳,待养足气力再战。
李克用大获全胜,乃封义子康君立为昭义留后,李存孝为汾州刺史。
李存孝自谓擒获孙揆功劳最大,自应担任昭义留后,却被康君立抢去,不由气愤怨恨,连续数日茶饭不思,随意斩杀属下,由此始生叛意。
孙揆被杀,朱全忠大梁军全线败退,朝廷招讨使张浚大帅犹自不知,待喘息已定,重聚兵马,复领官军从阴地关开出,派镇州节度使韩建为游击先锋,先到汾州。
李克用闻报,遂遣两路军出,使薛阿檀、李承嗣领骑兵三千在洪洞安营,李存孝领军五千在赵城扎寨,共击官军,以解汾州之围。
韩建闻报,立即唤过副将,嘱道:趁晋军远来不备,你可拣选壮士三百人,夜袭李存孝军营。得手之后举火为号,我自引大军,合后攻击。
副将奉命,引三百壮勇,打开城门,趁夜而出。不料李存孝先行派出远探细作,尽知其计,便于途中设下埋伏,等待韩建人马到来。
韩建所派去三百壮士施施然前来,钻入埋伏,皆被一阵乱箭射成刺猬,匹马不还。李存孝复命点起火堆,引韩建大军复至,五千骑兵手挥陌刀纵马剿杀。
可怜!韩建所率一万兵马毫无防备,便被割韭菜一般,片刻间折军大半,只有千余人冲出重围,狼狈逃回晋州,连大帅张浚也顾不得了。
张浚幸亏跑得不慢,复进城合兵一处,专等其他二路军马前来相救。
不料李匡威、赫连铎所率大同、卢龙二路军马,在途中闻说打虎太保李存孝连战连胜,凭一己之力将朱全忠及韩健全部打败,哪个不惧?于是未战先撤。
李存孝遂领部军乘胜追击,直达晋州城西门。张浚领军出城交战,再次大败,被斩杀近三千士众。
至此靖难、凤翔、保大、定难各路军队,吓得如同惊弓之鸟,争抢渡河,往西回奔。张浚只剩禁军十八卫和宣武军共计万人,与韩建一起闭门固守,从此不敢出城。
李存孝因所带皆是轻骑,没有攻城器具,遂解晋州之围,领军先去攻打绛州。
绛州刺史张行恭早闻李存孝大名,不敢与其对抗,未待李存孝兵至,便即弃城逃跑。李存孝再回军攻打晋州,三天不下。
李存孝见此,便与属下商议:我等与朱全忠、李匡威等争斗尚可,并非反叛朝廷。张浚身为宰相,获其无益;天子亲军十八卫,更不宜由我斩杀,以遗天下诸侯征讨口实。
手下将士闻听,皆深以为然。
李存孝于是率军退五十里驻扎,纵使张浚、韩建从含口逃走,其后攻取晋州、绛州,大肆抢掠慈州、隰州而还。
张浚、韩建引领残部还走,翻越王屋山到达河阳,拆除民房做筏,终得渡过黄河。还顾军士,失踪死亡大半,回至长安时已没剩多少。
大顺二年,暮春三月。
李克用闻说邢州节度使安知建暗中与朱全忠交往,由此奉表入京,上奏唐廷,请以李存孝代领邢州。安知建大惧,逃奔青州,复被朝廷命为神武统军,到京任职。
安知建领旨,遂领属下三千人前赴长安,路过郓州。
不料郓州节度使朱瑄与李克用交厚,暗中受其指派,在黄河设下埋伏将安知建斩杀,尽降其众,传其首级到晋阳。
此时成德节度使王镕投靠朱全忠,与李克用为仇作对。
李克用便率晋军连年进攻常山,使李存孝常任先锋,攻下临城、元氏等地。王镕被逼不过,求救于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幽州援兵到时,晋军便即撤走。
自此晋军天下无敌,李存信便即出场。
字幕:李存信,本名张污落。父名张君政,乃回鹘怀化郡王李思忠部曲。
张污落出身贫贱,早年曾为人作牧羊奴,但聪敏多计,少善骑射。且会说四夷语言,精通六蕃文书,由此成为沙陀主李国昌亲信。
老王李国昌死后,张污落因从少主李克用。因参与平定黄巢,屡有功勋,被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名为李存信。累迁马步军都指挥使,与李存孝一同击破张浚于平阳。
李存孝虽蒙李克用收录最晚,但仗其骁勇冠绝屡立大功,反而后来居上。
军中诸将对李存孝皆肯退让,惟独李存信仗恃曾经侍奉老王,因此不服。自李存孝风头强势,夺了李存信之宠,二人便就此结仇。
李存孝力战平定潞州,战后叙功,便即流涕放言,说义父行事不公,颇有怨望之心。
李存信得知,当即诉于义父,且添油加醋,进行离间。
大顺二年,李克用大举入侵山东。此番一反常规,不用存孝带兵,偏以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校,统领三军。李存孝大怒,口出不逊之言。李克用闻知,便令李存信取代其兵。
西元八九二年,景福元年正月。
常山节度使王镕、大同节度使李匡威联手,合兵十余万,攻打尧山。
李克用任命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指挥使,与李存孝分兵两路抵敌。
李存孝、李存信二人互相猜疑忌恨,彼此逗留,观望不进。李克用无奈,只有改派李嗣勋领兵复出,大败幽州、镇州军,斩杀擒获三万人。
李存信回师,恐李克用见责,便先进谗言:李存孝怀有二心,避赵不击。
李克用犹不相信,便派使者至存孝营中查察内情。
李存孝不善言辞辩解,惟有心里不安,遂暗中联结大梁朱全忠及赵郡王镕,并向唐昭宗上表,愿以邢州、洺州、磁州三州归顺朝廷,请赐节度使旌钺,自愿讨伐李克用。
昭宗大喜颁诏,任命李存孝为邢州、洺州、磁州节度使,并命王镕前往救援。
三月,李克用听罢使者回报,依旧不肯相信李存孝谋叛,只与任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合军攻打王熔,攻克滹沱河东北天长镇。
镇州九门县新市一战,王镕大败李克用、王处存,斩杀擒获三万余人。
李克用受挫,率众退到栾城。众太保皆来问安,惟独李存孝不来参见。
唐昭宗又颁诏令,劝河东、镇州、定州、幽州四镇节度使和解,休得再行相互征伐。
此后四镇和平相处,将近一年。李存孝于此期间只在本镇割据纳闲,并不曾借机前往拜见义父,解说误会,甚至使节断绝,尺书不至。
景福二年,李克用亲率大军出井陉,逼迫真定,尚且心存侥幸,等存孝前来认罪。而李存孝不来迎接义父,却去常山,面见王镕商议。
李克用闻知此事,勃然大怒,七月出兵讨伐李存孝,父子就此反目。
王镕派兵救援邢州,被李克用在平山打败,复又进击镇州。王镕大惧,遂临阵易帜,以银币五十万两、军粮二十万斛乞求结盟,并主动请求出兵相助,共讨李存孝。
李克用许可王镕请求,出栾城驻于邢州东南任县,会合王镕军队共三万人,李存信则在邢州龙冈县琉璃陂驻扎。
此时虽然摆开阵势,但兵锋未交,李存孝仍有寄书辩解机会。但其只顾愤恨李存信,坐等误会益深,致不可解。
九月,李存孝夜犯李存信兵营,俘虏奉诚军使孙考老,李存信军大乱。
李克用闻报李存孝主动出击,至此所有幻想俱灭,遂亲往邢州,命众军深掘沟堑围城。李存孝仗恃勇猛,屡次开城出兵冲击,使晋军无法筑成沟堑。(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