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路小风便和宁嫣谈起了孙家的事。
“孙家,我倒是知道,很早便在清水县开布行了,只是他家一直卖的云锦。”
“后来的吕家没有获得云锦的途径,所以才专门做起了刺绣的生意。”
“那这两种布匹哪种的收益更好呢。”
“云锦我不太清楚,那是有钱人才消费的起的,刺绣则是比较亲民些。”
“原来是这样...”
路小风明白了,按前世的理论就是,这孙家原本是做高端市场的,但是现在经济不景气,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但是孙家明显是想把清水县的中低端市场也一起收下。
所以才有了找路小风谈合作的事情。
“你觉得呢,嫣儿,和孙家合作的事情。”
“我觉得可以,毕竟吕家也是压价,不如就和孙家合作,反正我们都是受益者,而且还多了这么多人靠着我们生活。”
原本嫣儿考虑不到这些,但是管了几天作坊,她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不仅仅是她个人或者宁家这三个人了。
更需要考虑,这二十多个跟着她后面做工的绣工。
“我本来准备办桌酒席,来宴请童秀才和堂哥的,现在看来,把孙家一起喊上也无妨。”
“对了,绣坊的名字,你想好了没有,等童先生过来,正好请他题个字。”
“宁秀坊?”
...
两日后
童秀才从沧州府,来到了清水县。
因为刺绣作坊的事情,大家最近都在议论。
他也很容易的找到了,绣坊的院子。
“不知道你家公子可在?”
宁嫣听到,有人找路小风,便出门看了一下。
“先生是?我家承哥儿还在府里。”
“我是沧州府的童秀才,受你家公子邀约,前来赴宴。”
宁嫣想起,路小风前几日的话,便将童秀才带到了宁府。
“先生,你可来了,我这小宅子今日可真是蓬荜生辉啊。”
“谬赞了,你那绣坊在清水县已是人人皆知了,看来办得不错。”
“先生先在府上,稍等,我还有两位客人要请,等人齐了,咱们一起去酒楼吃酒。”
“甚好,甚好。”
路小风赶紧到了书局,找到了正在喝茶的堂哥。
“承安堂弟,今日是给我送书来的么?”
“书是要送的,但不是今日,今日我有贵客在府上,所以想请堂哥,前去作陪。”
“贵客?不知是哪位大人?”
“倒不是大人,是沧州府的童先生。”
“哦哦,也好,正好我这两天改完了书,正是无事,倒可以陪你去见见这位童秀才。”
“还请表哥替我在福满楼,订上一间包厢,我还有一位客人也正要去请。”
“哈哈,你这真是。”
堂哥知道,他喊自己去定酒楼,肯定是又要自己付钱,不过他也不在意。
羊毛出在羊身上,卖书的钱可不值这么一点。
这孙家,路小风倒是没去过。
实际上,请这么多人一起,一般人不会这么做。
毕竟几个人的身份都不相同,一个是文人,一个是书商,一位是布行老板。
但是,路小风急着将这些事情都尽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