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
苏建国斩钉截铁地打断她。
“现在退缩,以后就永远抬不起头了。“
他走到院子中央,仰头望著渐暗的天空,眼中闪烁著坚定的光芒。
“既然正规渠道走不通,那就別怪我用其他方法了。“
王秀兰惊恐地看著丈夫。
“你要干什么“
苏建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
“老三呢“
“在屋里写作业。“
王秀兰回答,仍然一脸担忧。
“叫他出来,我有事问他。“
不一会儿,苏明富低著头走出来,脸上还带著羞愧。
自从那天被父亲从晓梅身边抓回来后,他一直不敢正视父亲的眼睛。
“爸,您找我“
少年声音细如蚊吶。
苏建国看著儿子,语气缓和了些。
“老三,你同学里有没有家里在铁路局工作的最好是货运部门的。“
苏明富抬起头,有些惊讶父亲的问题。
“有...有个叫邓大超的,他爸好像在货运处当调度员。“
苏建国的眼睛一亮。
“好!明天你带我去见见他。“
“爸,您要干什么“
苏明富疑惑地问。
“没什么,就是打听点事。“
苏建国拍拍儿子的肩膀,然后转向王秀兰。
“秀兰,今晚我出去一趟,不用等我吃饭。“
王秀兰急了。
“这么晚了你去哪“
“去趟货运站。“
苏建国已经走向院门。
“既然举报信没用,我就亲自去收集证据。“
王秀兰追到门口。
“太危险了!万一被抓住...“
苏建国回头,给了妻子一个安抚的微笑。
“放心,我有分寸。“
夜色渐浓,苏建国骑著自行车向货运站方向驶去。
“刘副区长,既然你想玩,我就陪你玩个大的。“
苏建国语气坚定道。
很快,苏建国便骑著自行车再次来到货运站。
把自行车藏在货运站外围的灌木丛里。
他蹲下身,从自行车里掏出一顶的工人帽戴上,又往脸上抹了两把煤灰。
货运站外围的铁丝网年久失修,苏建国很快找到一处断裂的缺口。
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钻了进去。
站內铁轨交错,只有几列火车静静地停在那里。
苏建国猫著腰沿著铁轨慢慢搜寻。
他想找到那辆马三宝用来偷运蔬菜的货车。
站台值班室的灯光远远地亮著,隱约能听见里面传来收音机的声音。
突然,他的脚步顿住了。
前方轨道上停著一列黑漆漆的货车,上面正是写著从四九城到广州。
苏建国的心跳骤然加速。
他借著堆放的货箱作掩护,悄悄靠近。
距离拉近后,他看清了车厢上斑驳的编號。
“京b-4419“。
苏建国仔细的在这量火车上查看了一圈,赫然发现,有大量盛放蔬菜的箱子,还有一些没人要的破烂菜叶。
“用运煤车运蔬菜“
苏建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这简直是明目张胆的违规!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铁路系统管理极其严格,运煤专列是专门用来运输战略物资的,绝不允许私自改变用途。
就在这时,车厢里传来一个粗獷的声音。
“这休息一天,明天就要走,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你就別抱怨了,来回一次,好几十的外快,你想赚了“
另一个声音嘲讽说。
“你还別说,这买卖还真容易,隨便带几箱子菜,回来人手几十块!“
苏建国暗嘆果然如此!
虽然已经知道了马三宝运势线路,但是,苏建国並没有轻举妄动。
他需要证据,铁证如山的证据!
既然通过正常手段,没有办法对付刘副区长,苏建国便打算將这个事情闹大。
而想要闹大,就必须。。
离开货运站后,苏建国直奔市中心的百货大楼。
然而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时,百货大楼已经关门。
“该死!“
苏建国懊恼地捶了下铁门。
他想要买一台相机,方便记录证据。
谁知道,时间太晚,百货大楼已经关门了。
没有相机,他怎么记录下那列违规的运煤车
正当他转身要走时,余光瞥见街角一家“红星照相馆“还亮著灯。
苏建国快步地冲了过去,走进了照相馆。
柜檯后,一个戴著圆框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整理帐本,闻声抬头。
“我们打烊了...“
“老板!“
苏建国急切地说。
“我有急事,想租台相机!“
老板推了推眼镜,打量著这个满身煤灰的不速之客。
“租相机你会用吗“
“会用,你这里能租么“
老板犹豫片刻后点了点头。
“行吧,我这儿有台海鸥df,可以租你,一天就收你两块钱吧,但得交五十块押金。“
苏建国二话不说数出钱来。
老板从柜檯下取出一个黑色皮套,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一台银黑色的相机。
“这是快门,这是调焦环...“
老板耐心地讲解著。
“记住,光线暗要开闪光灯,胶捲我已经装好了,能拍三十六张。“
苏建国反覆练习了几次,操作起来虽然麻烦,但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老板又拿出一个可携式闪光灯。
“这个也借你,但弄坏了得赔!“
“谢谢老板!“
苏建国感激地说。
带著刚刚租到的相机,苏建国再次返回货运站。
这次他绕到货运站的南侧,从一个堆放杂物的角落翻墙进入。
天空已经黑了下来。
货运站的探照灯扫来扫去。
苏建国躲在阴影中,慢慢向那列运煤车靠近。
守卫正在车厢另一头抽菸,並没注意到他。
苏建国抓住机会,迅速接近车厢。
他颤抖著手打开相机,对准车厢编號按下快门。
“咔嚓“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苏建国的心跳几乎停止,但幸运的是,远处火车的汽笛声恰好响起,掩盖了快门声。
他壮著胆子,又拍了几张车厢內部的照片。
透过门缝,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码放的蔬菜筐,与车厢外“煤炭专运“的標识形成鲜明对比。
正当苏建国准备离开时。
一个身影从车厢另一端转了过来。
是个穿著铁路制服的列车员,正叼著烟往这边走。
苏建国迅速躲到车厢阴影处,但已经来不及完全隱藏。
列车员走到离他几米远的地方停下,掏出火柴点菸。
“兄弟,借个火。“
苏建国灵机一动,主动从阴影中走出来,装作刚到的样子。
列车员嚇了一跳,烟差点掉在地上。
“你哪部分的怎么没见过你“
“机务段新调来的。“
苏建国自然地伸出手。
“今晚第一次跟车。“
列车员狐疑地打量著他,但还是递上了火柴。
苏建国接过,装模作样地点了根烟。
“这趟车够辛苦的吧“
苏建国吐出一口烟,閒聊道。
“听说跑广州线“
“可不是嘛!“
列车员抱怨道。
“明天早上就发车,二十八个小时不停车,到那边休息一天,就得往回赶!“
苏建国心中一动。
“这么赶不是应该休息两天吗“
“哪能啊,这车都是加急的!“
列车员压低声音。
“来回一趟就得五天,第五天早上五点能回来,就不错了。“
苏建国一脸好厉害的表情,让列车员很是满足。
两人抽完烟,便各自散去。
苏建国直接走出货运站,寒风扑面而来,苏建国却感到一阵燥热。
他摸了摸怀中的相机,里面装著足以撼动刘副区长地位的证据。
但仅仅有这些照片还不够,他还需要拍下火车从南方拉蔬菜回来,马三宝带人接货的照片。
好在,下一趟火车回来的时间,苏建国已经知道了。
五天后的,早上五点。
接下来的两天。
苏建国过得前所未有的愜意。
他把“苏记蔬菜行“的店门一关,掛上“歇业“的木牌,带著全家人好好享受这难得的閒暇时光。
刘副区长那边,眼见苏建国把店都关了,还以为苏建国放弃抵抗了,也就没在搭理苏建国。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苏建国伸了个懒腰,转头看向还在熟睡的妻子。
王秀兰的睡顏安详,眼角细细的皱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柔。
苏建国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她。
院子里,岳父王老爷子已经起来了,正在慢悠悠地打著太极拳。
见苏建国出来,老人停下动作,笑呵呵地说。
“建国啊,今儿个带我们去哪儿转转“
“爹,今天咱们去颐和园。“
苏建国一边繫著袄扣子一边说。
“这个季节人少,正好可以好好逛逛。“
王老爷子眼睛一亮。
“那可是皇上住过的地方!“
他搓著手,像个期待郊游的孩子。
“老婆子!快起来,建国要带咱们去颐和园了!“
早饭是苏玉芬做的,热腾腾的豆浆配上刚出锅的油条,还有自家醃的小咸菜。
王老太太捧著碗,感慨道。
“这豆浆磨得真细,比我们村里石磨磨得还香。“
“娘,您喜欢就多喝点。“
王秀兰给母亲又盛了一碗。
“建国特意买的东北大豆,说是出浆多。“
饭后,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苏建国叫了两辆三轮车,他和岳父岳母、王秀兰坐一辆,苏玉芬,苏玉珍带著两个孩子坐另一辆。
两位老人好奇地打量著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
“这四九城变化真大啊。“
王老爷子感嘆道。
“上次来还是十年前,哪有这么多汽车。“
颐和园里,昆明湖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