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赵构也没什么本事。
如今只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予儒家之上。
“爱卿,速速准备香火!朕要祷告儒家!”
赵构急忙让秦桧准备香火,他要祷告儒家,求儒家救救他!
他心中还抱着一丝希望,觉得儒家或许能够保佑他度过这次劫难。
秦桧迅速安排人手,在朝堂大殿之上搭建起一个简单的祭拜台,上面摆放着香炉和供品。
香火袅袅升起,整个大殿弥漫着一股庄重而肃穆的气氛。
赵构心急如焚,他领着一群文武大臣,急匆匆跪在祭拜台前。
他们面露虔诚之色,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大难在即,求求儒家强者显灵救救我灵宋吧!”
“圣人啊,您看看我灵宋吧!我们愿意倾尽所有,只求您能保佑我们度过此次劫难。”
赵构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不断地叩拜着,仿佛要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虚无缥缈的祷告之中。
文武大臣们也跟着叩拜,整个大殿内回**着他们虔诚的祈求声。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祈求,如何叩拜,大殿之外,圣明的火炮依旧在轰鸣着,临安城的城墙在炮火中摇摇欲坠。
在遥远的儒家圣地白玉京,文庙之内,儒家十哲七十二贤齐聚一堂。
他们神色凝重,正在商议着关于灵宋的战事。
“灵宋乃是我儒家信徒,如今圣明与毒唐联手攻之,若放任他们灭了灵宋,我儒家将损失不少的香火供奉。”
“可是,圣明与儒家已然闹翻,崇祯帝更是不愿信奉儒家。而毒唐则信奉道家,我们若是出手相助,岂不是要与这两国为敌?”
“但也不能坐视不理啊!灵宋乃是我儒家在世俗的重要根基,若是失去了灵宋,我儒家的地位也将受到动摇。”
“哼!灵宋皇帝昏庸无能,朝堂之上奸臣当道,百姓苦不堪言。这样的国家,灭了也罢!我儒家为何要为了这样的国家去得罪两大强国?”
“此言差矣!国家虽昏庸,但百姓无辜。我儒家讲究仁爱之道,岂能因一国之君的过失而弃百姓于不顾?”
“再者说,诸子百家虽有约定,不得轻易干涉世俗战事。但若是世俗战事威胁到了我儒家的根基,我们又岂能坐视不理?”
争论声此起彼伏,儒家十哲七十二贤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以吾之见,儒家当以仁义为先,救灵宋于水火之中。”
“灵宋百姓皆是我儒家信徒,我儒家岂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受苦受难?”
“非也!儒家虽讲究仁义,但也要审时度势。”
“如今圣明与毒唐势大,我儒家若是强行出手,恐怕会引发不满。”
“哼!儒家讲究的是中庸之道,但中庸并不意味着软弱可欺!”
“若是任由圣明与毒唐这般欺凌我儒家信徒,我儒家威严何在?”
“此言差矣!儒家威严并非靠强硬手段来维护的。”
“我儒家讲究的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若是能以德理感化圣明与毒唐,使他们退兵,岂不是更好?”
“哼!以德理感化?那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圣明与毒唐皆是野心勃勃之辈,岂会因我儒家几句德理便退兵?”
“那也不能轻易出手啊!一旦出手,便可能引发更大的战乱。到时候,我儒家恐怕也要卷入其中,无法自拔。”
“哼!若是连自己的信徒都保护不了,我儒家还谈何威严?谈何传道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