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重生 > 拐个帅哥度余生 > 第167章日常新年渐渐来到3

第167章日常新年渐渐来到3(1 / 2)

芳菲见南勋将自己送给他的毛笔字堂而皇之地挂在了书房里,心情当然十分高兴了。每次看到上面的那句话更是心花怒放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如果你真的能跟我这样的话,那该多好呀,可惜你老是一根筋,心都在那个曹云卿的身上,这辈子,你什么时候能够看到离你最近的我呢?”

这一日,芳菲又来到书房里请南勋指导自己的毛笔字,这次芳菲写了这样几个字: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芳菲,你这次写的这个云字倒是有了长进了,但是其他的还是不行啊,得抓紧时间练习啊。”

“奥,对了,芳菲你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芳菲摇了摇头。“知道我也得说部知道啊,我也好借机跟你多黏糊黏糊。”

“这是宋朝词人李清照的佳作。整阙词是这样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芳菲歪着头想了想,“虽然我不是太懂,但是感觉上这个人很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写得很细腻。”

“你的感觉太对了,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个词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女词人。”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芳菲点了点头,做出一副想要南勋继续说下去的态势。“然后呢,这一阙词表达了什么?具体点讲给我听听吧。”南勋最是喜爱李清照的词了。既然有人想要听,他自然是乐意细心讲解了。

南勋在沙发上坐了下来,又示意芳菲也坐下来,两人头挨着头,肩并着肩,开始研究李清照的词作了。

“你看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懂了,好,你接着往下说。”

“你看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清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芳菲好像在沉思,又像在细细品味着词中的韵味,不错,不错,不错。”

“再看,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哇,南勋,你真神了,这些你是怎么弄懂的啊?”

“接着说。”

“你看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芳菲一直紧紧地盯着南勋,一脸的羡慕和崇拜。

“南勋,你真的是我见过的人当中,最懂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的,我没有半点对你的奉承之意。我真的太太太崇拜你了。”

“你接着说,我在听呢。”

南勋见芳菲意犹未尽,便接着往下讲。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这次芳菲感觉用语言怎么也不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了,便狠劲地为南勋鼓掌,直拍得手掌都红肿起来了。

这样的赞美倒让南勋感觉有点不好意思了。难得遇到这样的知音,南勋因而从内心中跟芳菲靠得更近了。

既然有了这样良好的开端,背后又有两个如此聪明的儿子做指点,出谋划策,自然而然地芳菲与南勋的进展就快了许多。

每每回到自己的卧室里时,芳菲总是下狠功夫背诗词,尤其是南勋喜欢的李清照的词,终于费了很大的功夫,芳菲将李清照写的这首词背下来了。

第二日芳菲便找机会跟南勋谈论起了李清照的词。

“我今天读诗词时看到了一阙词,是李清照的。我看了一遍,好像还不太懂词里的意思,等我多读了几遍之后,便慢慢地感受到李大师的词的确是境界极高的。”

“你看了李清照的哪一阙词?”

“就是那个声声慢。”

“声声慢确实是一阙好词。”

“南勋,我读着读着,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它。”

“你看这开头就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我读来感觉好悲伤啊。你再看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怎么感觉李清照大师借酒消愁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你看,最后,终于写到了愁字了,那叫一个字,绝。是不是,南勋。”

此刻南勋听着芳菲无意之间按照自己的内心理解,说了说李清照的词中的韵味,最为关键的是,芳菲竟然能够背下这阙词。这种听觉上的震惊使得南勋心中起了异样的波澜。

芳菲不管是为了什么,能够如此用心地去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确是用心良苦啊。对于芳菲这段时间无意之间表现出的对于诗词的爱好,南勋在心中还是很满意的。

芳菲见南勋盯着自己的脸,不禁轻声问到:“怎么了南勋,我的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不,不,没有,只是我感觉最近你的气质好像变了很多。”

“那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呢?”

“当然是变好了。”

“那就好,人总是要越来越好嘛。”

“那个,南勋,今天我有点累了,先到这儿吧,我先回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