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西走渝山道(1 / 2)

【求收藏】

张琳琅记得《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曾经有一句经典的名言“走,天竺”,三个字,浓缩了去西天的决心愿望,无论前途有多少艰难险阻,也无法动摇他们的意志。现在她坐在马车里,想到的就只有四个字“走,渝山道。”

天佑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英王终于启程奔赴西疆封地,随行一批官员,除了朝廷从六部中划拨的人以外,还有不少自愿跟从的青年才俊。这些人虽然目前官位不高甚至是布衣之身,但是满腔热情,潜力无穷。这些人不仅有一腔报国热情,更希望能迅速展露头角,如果在强手如云的京城,他们能一展抱负的机会并不多;而西疆人才匮乏,随着英王封地建设,人才需求极大,能者居之,会有更多机会发展,比慢慢在京中论资排辈苦熬要少许多束缚。

英王封藩在外,雍都的王府却仍然保留。按照礼法,每年末英王可以奉诏入京,向皇帝请安,与父兄团聚,王府就作为临时休息住宿的行馆。宁浮萍权衡取舍,决定留在京中,为英王暗中主持京里的事务。宁浮萍原本是英王生母梁妃的女官,祖籍雍都,作为王府的代管家留下在京中养老,并没有引起各方势力的关注,一届女流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张琳琅也没有卖掉刚刚收拾好的府第,虽然她知道此去西疆,正常情况没有三年五载根本回不来。她不卖宅子除了舍不得,也因为现在不急着用钱,而且她害怕自己吃不了苦,如果将来有机会能提前回到雍都,她是不会放弃的,那时在雍都的宅子就是落脚的地方。

一开始张琳琅打算把文秀姐弟和柔儿都留在雍都,后来又放心不下,窦公公当初那些威胁的言语张琳琅记忆犹新。虽说现在英王与太子相处融洽,张琳琅也帮太子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日后会怎样谁都难以预料。如果文秀她们留在太子眼皮底下,终究是不安全。所以张琳琅趁着目前太子对他没有防备,决定将文秀她们带去渝山道。

当然这样做,对于张琳琅而言,短期内增加了负担,但是长远考虑利大于弊。

张琳琅和杜文秀,一如既往相安无事同行同宿,柔儿从旁帮衬,旁人倒也没什么疑虑。

萧纯不在身边,英王新婚与公主如胶似漆享受夜生活,只留下张琳琅一人实在无聊。张琳琅贪吃好酒,自律不强,曾经想过用练武功消磨时间,最终还是忍不住沦陷在杜文秀与柔儿的甜言蜜语美味佳肴攻势之下。

好在张琳琅的内力基础非比寻常,一般喝酒从没有醉过。这一路向西,比之从前压力小了,有的是闲工夫,又没有萧纯逼着她习武,她终于有了心思思考自己的问题。

然后她就发现了自己这个身体貌似还真有点问题。

她这个身体的年龄少说也有十五岁了,却一直不曾来葵水,xiong部的发育也很迟缓,倒是个子长了不少。以前她与文秀差不多高,现在竟与本就高挑的柔儿齐平了,眼看着还有继续长高的趋势。难道是“百日断魂散”和解药的副作用么?

意识到这个让她的身体很可能与众不同的问题之后,张琳琅再也无法保持平和的心态。英王一行带了许多书册,张琳琅无事时就去寻医药相关的典籍翻阅,希望能够找出一两条可以参详的解释。

奈何张琳琅并非学医的材料,典籍中古文拗口,凭她的悟性和智慧独自钻研,几个月也未见得能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