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有了些眉目(1 / 2)

众侍卫谢恩,心中对张侍读的忠心、胆识和武功由衷敬佩。

刚才那两名伪装成宫女的女刺客突然发难,事先没有任何预兆。一人先袭击张侍读估计是为了分散众人注意力,而另一人在太子身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施放暗器。若非张侍读警觉,不顾自身安危第一时间跳到太子身后掩护,为太子挡下利器,后果不堪设想。那名刺客在如此近的距离施放暗器,暗器上又淬有剧毒,就算太子穿了护身宝甲,谁也不能确保暗器不会划破太子皮肉。那毒药如果是见血封喉,太子一命呜呼,在场所有人都难辞其咎。想到这里,众侍卫无人不冷汗淋漓,暗叹侥幸。

另外从那尖锐的淬毒暗器并没有伤到张侍读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张侍读已经达到金刚不坏之体百毒不侵之身的程度。这两名女刺客武功高强,拼死行刺,众侍卫合力才将其中一人击毙,众人都知道杀死一个刺客容易,生擒就难多了。而张侍读似乎只用了两三招就将另一名制伏生擒,年纪轻轻就怀有此等惊世武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太子本身是不懂武功的,又因为刚才过渡刺激一时之间还没有想太多细节问题,对于张玉为何会武功,是好是坏没有心思评判。刺客已经抓住,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联络英王,瓦解胜王党在鹿苑外围的伏兵,飞报皇帝太子遇刺之事,包围胜王府,暗中控制与胜王关系密切的朝中大臣居所,粉碎胜王党的行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等张琳琅随着太子安然无恙返回雍都的时候,圣上已经下诏命高敏彻查此案。

皇帝之所以派遣属于太子党的高敏办案,其实是已经在铁证之下相信胜王谋逆的事情,再有之前贪污案的一系列铺垫,结合皇帝自己的情报系统反馈,胜王的所作所为早就超过了皇帝的容忍范围。既然英王也选择站在太子这一边,太子又一心想铲除胜王党,皇帝终于决定舍弃胜王一脉。

高敏办这件案子速度奇快,没过两三天的工夫,胜王及鲁氏的种种罪名恶行,已经查证详列了数百条。

皇帝御笔亲判:

胜王刘玑谋逆当斩,暂押宗人府等候行刑;其母贵妃鲁氏教子无方,降级为才人打入冷宫;其胞弟宁王刘璁虽未亲自参与刺杀,但知情不报,未加劝阻,视为同犯,革去皇子身份,终身囚禁在宗人府;安王刘珺虽然与胜王过从很密,但不知谋逆之事,事后提供了许多证据,将功折罪,罚闭府思过三年,无诏不得私离安王府。

胜王近臣蒋惠蛊惑胜王谋逆,并谋划多起暗杀事件,罪不可赦,斩立决,诛九族;胜王私府臣属参与谋逆者斩立决,其余一律发配边疆服苦役,终生不得返京。

右丞相鲁恒因五年前在贪污案中滥用私权,造成一系列冤假错案,又曾经参与过胜王的诸多恶行,交与刑部革职查办,论罪定罚,如果查出鲁恒也参与谋逆,数罪并罚。

英王协助太子平灭刺客有功,英王侍读张玉舍命救太子值得褒奖,论功行赏金银布帛。

到此为止胜王党彻底垮台,鲁氏一族也岌岌可危。因为前期布置妥贴,胜王和鲁恒都没有机会反抗,尚在睡梦中就推搡起来,送入监狱。雍都一切如常,党派之争在最后关头竟然没有乱的迹象。

张琳琅咬牙切齿暗骂胜王党都是废物,连反抗的能力也没有,乱子不起,她的解药岂不是要泡汤。

然而,就在胜王问斩前一天,胜王与其胞弟宁王却突然从宗人府失踪,不知去向。事后,根据目击者描述,救走胜王和宁王的人形貌酷似萧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