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是强行按下暂停键,而“停滞”则是彻底改变时间流动的方式,让对手连挣脱的可能都化作空想。
但——
两者是同源的魔术,这是毫无疑问的。
“停滞”与“静止”,它们的本质同样指向对时间的干涉,差别只在于施术者的掌控力与所涉及的领域。
基兹的“停滞”确实更为精妙,它并非单纯地剥夺运动,而是让一切陷入缓慢、迟滞、近乎无法察觉的定格状态。
即便是最细微的变化,也会被拉长到仿佛永恒。
但这种魔术并非无解——
静止的语源乃是“界限”。
它必须要为世界划定一个静止的边界,明确何者该被冻结,何者可被豁免,否则它便无法存在。
而“停滞”作为“静止”的延展,虽然能够更大范围地影响事物,但其核心逻辑仍然无法脱离“边界”这一限制。
不过,在基兹的掌控下,这种“边界”自然不可能轻易出现漏洞。
他既然能够将整个固有结界拖入停滞,便意味着他的计算力足以覆盖所有可能的变量,将一切异变抹杀在发生之前。
哪怕间桐池试图通过自身的魔术原理去寻找破绽,所面对的也不过是基兹早已推演出的死局。
不过——
不给机会,那就创造机会。
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
就像再美丽的花朵,也终有枯萎的一日。
再坚固的壁垒,也终究会有崩裂的瞬间。
间桐池的目光微微下沉,他并未尝试去挣脱这片“停滞”的领域,因为那毫无意义。
与其浪费魔力去冲撞已经被彻底计算过的封锁,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停滞”的概念所施加的极点,毫无疑问就在间桐池自己的身上。
这意味着基兹所投射的魔力,如同无数条锁链,绝大部分都纠缠在间桐池的身上,以此来维持封锁的稳定。
——整个局面,就像是一只被水装满的杯子,而间桐池正是那个杯底。
所有的力量、所有的压制,全都集中在这一点上,层层叠叠地向下倾轧,将他钉死在这片固有结界的规则之中。
可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间桐池仍然“存在”于此处。
那么,如果——
作为杯底的他,突然不在了呢?
这个想法无疑荒谬至极,甚至可以说是可笑的。
被“停滞”锁死在原地的人,如何让自己消失?
在常规的魔术体系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并非没有彻底摆脱的方法。
——只要间桐池“死去”就行了。
在这一刻,于这片固有结界中死去,那么基兹投射的“停滞”概念自然会失去束缚的对象,如同失去了根基的大厦般轰然坍塌。
——问题在于,如果间桐池死在此地的话?
那可就不仅仅是解除封锁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不过,这种小事对间桐池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毕竟,他所选择的“死”法,自然不是真正的去送死。
或者更准确地说,在“停滞”的状态下,他想要自杀都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