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李善长的邀请(1 / 2)

军人补充营养,最费钱的就是肉蛋白。

而鸡肉,正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鸡身上除了羽毛,几乎都能吃。

鸡胸肉、鸡腿肉富含蛋白,鸡蛋更是优质营养来源,论蛋白质含量,连牛肉都略逊一筹。

在后世,鸡肉是寻常食材,速生鸡论袋卖。

可在明初,散养的鸡要养足一百二十天才能出栏,根本供不上百万大军的消耗。

“食物的事,我回去想想办法。”

苏河语气谨慎说道:

“要是成了,说不定能让将士们提前吃上鸡肉、鸡蛋,缓解眼下的窘迫。”

大明将士足有百万,他不敢打包票能完全供养,只能用“缓解”二字。

“苏兄有办法让将士多吃肉?”

朱标眼睛一亮。

明初养禽全靠自然生长,鸡从破壳到出栏,少则百天,哪有捷径可走?

苏河没直接回答,反而反问:

“你们知道,现在一只鸡从鸡蛋到能吃,要多久?”

朱棣抢先开口:“我老家凤阳的农户说过,得一百二十天!”

“不错,自然孵化确实要这么久。”苏河话锋一转,“可后世不一样……有人研究出速生鸡,五十天就能出栏,肉质软嫩还便宜,百姓想吃肉,首选就是它。”

“五十天?”朱标惊得差点停下脚步,“苏兄莫不是开玩笑?这鸡长得也太快了,咱们的鸡刚长绒毛,它都能上桌了!”

明初百姓养禽全靠天喂,哪听过“五十天出栏”的怪事?

朱棣也瞪大眼睛,满脸不信。

“你们别激动。”苏河赶紧安抚,“速生鸡长得快,是因为喂了激素、生长素这些现代科技产物,大明现在造不出来。”

见兄弟俩情绪平复,苏河才说出自己的办法:

“我虽造不出激素,却能让鸡蛋提前孵化。只要保持四十度左右的温度,每天定时翻转鸡蛋,就能让小鸡提前破壳。”

这话又让两人愣住。

“四十度”是什么?

明初可没有温度概念,太医判断寒热全靠手感。

“后世用‘温度’衡量冷热。”苏河解释,“正常人的体温是三十六到三十七度,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就是生病了,你们说的‘邪气入体’,很多时候就是体温异常。比如太子你未来落水后怕冷离世,其实就是发烧导致的。”

他补充道:“具体的你们可以问老五朱橚,他跟着我学过军医知识,懂这些。”

朱标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胳膊,只觉得暖和。

寒冬腊月裹着厚棉袍,体表温度早超了三十七度。

苏河见状笑道:“屋里暖和时摸额头,才能大概感受体温。”

三人边走边聊,很快到了皇城门。

苏河是搭朱棣的车来的,如今要自己回去。

“苏兄,朝中还有政务要处理,我们就送你到这了。”朱标拱手道别。

朱棣也有些不好意思:“内子今早让我早些回去,所以……”

“行了行了,我懂。”苏河摆了摆手,“你们忙你们的,我自己回去,还得准备明天给雄英的课。”

拜别两人后,苏河独自往蓬莱府走。

守城的将士见了他,纷纷肃然起敬。

这些人是第二批受苏河训练的士兵,刚被调去守卫皇城。

他们虽不知道“军委”是什么,却清楚自己如今的战术素养、纪律意识,全是苏河教的。

哪怕苏河没有正式官位,在他们心里,也是值得敬重的“先生”。

直到苏河的身影消失在街角,将士们才收回目光。

此时夜幕降临,应天府的市井渐渐热闹起来。

青楼的老鸨裹着厚棉袄,站在门口招揽客人。

明初青楼多是三层木楼,卯榫结构稳固,楼外挂着红黄灯笼,灯光映得门口的绢花格外鲜艳。

“大爷里边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喝了酒的汉子、摇着折扇的文人,纷纷迈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