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沉默。
他们只知道朝代灭亡是因为“朝政混乱”“奸臣当道”,却从未想过更深层的原因。
明初皇权集中,哲学思想被严格管控,没人敢探究“帝制本身的问题”。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苏河继续说道:
“因为每个朝代建立时,皇帝都是有能力、得民心的人。可一代代传下去,后人没了居安思危的心思,只知道贪图享乐,慢慢变成昏君。雄英,你父王是好太子,将来会是好皇帝,你也可能是好皇帝,但你的后人呢?”
“万一有一天,朱家出了个昏君,轻信奸臣的话,要做损害百姓的事,大臣们知道错了,却不敢反对。因为皇权至上,皇帝说的话就是天条。”
“一个错误决定,就能让大明一步步走向深渊,这就是帝制的致命伤——独裁!”
“所有人只能跟着皇帝走,哪怕前面是死路,也没人敢回头。所以我说,封建帝制,必将灭亡。”
苏河带来的红薯、化肥,能让大明粮食增产,能让百姓吃饱饭。
他改良的火器、提出的军改,能让大明军力变强。
可若思想不变,皇权依旧独裁,总有一天,这些进步会被昏君葬送。
他必须给大明植入新思想,才能让华夏民族真正走上强盛之路。
这番话,朱标、马皇后早已听过,虽认同却也忧虑。
可其他皇子、侍女从未接触过,一个个如坐针毡,脊背发凉。
有几个小皇子甚至想站起来骂苏河“谋逆”,见马皇后没动,才硬生生憋回去。
墙后的朱元璋,手指早已攥紧剑柄,指节发白,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
“苏河要反!他要颠覆咱的大明!必须杀了他!不然雄英、标儿都会被他带歪!”
他身后的锦衣卫也绷紧了神经。
马皇后早料到朱元璋会冲动,提前让二虎带着锦衣卫守在这里。
还不忘叮嘱若朱元璋要动手,他们务必拦住,出了事她会以死保他们!
二虎当时还跪着重申,绝不会让陛下犯糊涂。
就在气氛凝重到极点时,朱雄英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老师,要是帝制没了,大明没了皇帝,百姓该听谁的呀?”
这话问得刁钻,连朱标都忍不住点头:
“苏兄,雄英说得对!没了皇权,天下的事谁来定?总不能乱成一锅粥吧?”
苏河早有准备,语气从容:
“百姓需要人带领,但不一定需要‘独裁的皇帝’。现在皇位传承,都是父传子、子传孙,哪怕最后只剩个废物,也得让他当皇帝……这就是帝制最糟的地方。”
“我的办法是,从皇子里选最有能力、最能为百姓做事的人当继承人,不是看他是不是长子,而是看他够不够优秀。”
“就像选最厉害的将军去打仗,选最聪明的大臣去管朝政,选最贤明的人去当君主!”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才是真正的道理。”
朱标眼神复杂:
“可这样一来,皇室会不会自相残杀?老朱家绝不能出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