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金光通货(2 / 2)

朱棣虚影不屑地冷笑,轻松化解了攻击。

就在朱棣准备再次出手时,义庄上空突然降下一道金色光芒,龙虎山掌教真人带着数位高手赶来。

他们合力施展法术,与朱棣虚影展开激烈交锋。

一时间,义庄内光芒四射,能量激荡。

而陆鸣和惊鸿也趁机恢复力量,加入这场对抗神秘力量的战斗之中。

黑洞中心突然伸出青铜锁链,捆住惊鸿的脊柱抽取功德。

陆鸣的视网膜终于彻底崩解,碎裂晶体内迸出洪武五年秘档:

大明宝钞提举司的第一任提举,竟是被剥皮实草的户部侍郎尸体——那张人皮至今仍在阴间核验功德贴现率。

惊鸿的惨叫声中,银票黑洞吐出七颗带血佛牙。

佛牙排列成北斗状,激活了她颅骨深处的前世记忆:

建文帝自焚那日,程济等七位忠臣的功德被活活抽离,铸成了第一批永不锈蚀的“靖难信用金锭”。

而此刻,她的任督二脉正被改造成活体信用通道,三魂七魄在量子纠缠中同时存在于洪武元年至崇祯末年的所有银票。

陆鸣心急如焚,他拼尽最后一丝魔力,凝聚出一道强大的能量光束,朝着青铜锁链斩去。

锁链应声而断,惊鸿摔倒在地。此时,龙虎山掌教真人等人也陷入了苦战,朱棣虚影愈发强大,众人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惊鸿强忍着剧痛,从地上爬起,她的双眼闪过一丝决绝。

她将颅骨内被激活的前世记忆之力与发报机剩余的能量融合,形成一股奇异的力量。

这股力量化作一道璀璨光芒,冲向北斗状的带血佛牙。

佛牙被光芒笼罩,开始剧烈颤抖,随后竟反向将抽取惊鸿的功德之力释放出来。

这股释放的力量与众人的法力汇聚,形成一股更强大的洪流,朝着朱棣虚影涌去。

朱棣虚影发出愤怒的咆哮,但在这股合力之下,逐渐变得模糊。

最终,虚影消散,黑洞也缓缓闭合。义庄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众人疲惫的身影。

惊鸿和陆鸣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场与神秘力量的战斗,他们暂时胜利了,但背后隐藏的秘密,或许才刚刚揭开一角。

当第七颗佛牙刺入惊鸿百会穴时,义庄地砖突然浮现应天府三维地图。

陆鸣摸索着炸裂的眼眶,指腹触到地脉中奔涌的“信用龙脉”——那不是传统风水中的生气,而是由百万民众被剥削功德的怨念压缩成的潮流体。

银票黑洞在此刻蜕变为朱棣的虚拟冠冕,十二旒玉串竟是十二条倒流的时间线,每条都捆着个尖叫的户部尚书魂魄。

“击碎热寂奇点!”惊鸿用最后气力震碎头骨,发报机残片化作《河图》《洛书》投影。

陆鸣抓住飞溅的颅骨碎片,将自身剩余功德注入其中。

碎片突然量子隧穿,在黑洞视界表面刻下逆熵公式:ΔS=-k_b·ln(天命信用)。

银票黑洞发出朱棣的怒吼,开始坍缩成无限小的道德奇点。

就在道德奇点即将消失的瞬间,一股更强大的神秘力量从地底涌出,将奇点包裹起来,阻止了它的坍缩。

一个巨大的身影从地底缓缓升起,竟是被封印在地脉中的前朝邪祟。

它发出低沉的笑声,“你们以为这样就能阻止天命的运转吗?太天真了。”

龙虎山掌教真人脸色一变,“这是当年被太祖皇帝封印的邪祟,没想到它竟借助功德剥削和信用操纵之力复苏了。”

邪祟双手一挥,无数怨灵从地脉中涌出,朝着众人扑来。

陆鸣和惊鸿强撑着身体,与怨灵展开殊死搏斗。

惊鸿用仅剩的发报机残片发出一道道神秘信号,干扰怨灵的行动。

陆鸣则凝聚起残余的魔力,施展出强大的魔法攻击。

掌教真人带领其他道士念动咒语,布下道家法阵,抵御邪祟的攻击。

在众人的合力之下,渐渐稳住了局面。

然而,邪祟似乎还有后招,它张开大口,将道德奇点重新吞入腹中,瞬间力量大增。

就在邪祟准备发动致命一击时,一道金色光芒从天而降,原来是一位神秘的高僧赶到。

高僧双手合十,口诵经文,一股祥和的力量弥漫开来,压制住了邪祟的邪恶气息。众人见状,士气大振,再次发起攻击。

黑洞坍缩的刹那,惊鸿残破的颅骨突然唱起凤阳花鼓。

声波在量子纠缠纹中激荡,将银票背面的时空结构改造成祖父悖论钟摆。

陆鸣淌血的眼窝涌出最后金光——那是被他用毕生修为包裹的建文朝忠魂集体记忆,正像反物质般撞向信用奇点。

当光芒消散时,银票灰烬中升起半透明宝塔。

塔身每层都封印着不同年代的天命信用原型:

第一层是靖难役抽干的四十万忠魂功德,第二层锁着万历矿税流尽的民德精魄,最高层则悬浮着传国玉玺形制的反信用奇点:

用惊鸿破碎头骨与陆鸣双眼炼制的“道德测不准原器”。

子时的梆声悠悠传来,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中。

这梆声如同一道神秘的咒语,唤醒了沉睡的世界。

在这梆声的余音中,最后一片银票的灰烬缓缓飘落。

那灰烬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在空中盘旋着,最终凝聚成了一串血色的小篆。

这血色小篆宛如夜空中的星辰,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却又显得格外醒目。

仔细看去,小篆上的字迹清晰可见:

“天命靡常,唯德是债,岁在乙巳,当复利偿。”

这十六个字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天命无常,是否意味着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而唯有德行,才是真正的债务,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偿还?

岁在乙巳,这个特定的年份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是命运的转折点,还是某种因果的显现?

而“当复利偿”,更是给人一种紧迫感,似乎这债务不仅需要偿还,还需要加倍地偿还。

这血色小篆的出现,宛如一个谜题,等待着人们去解开。

它是一种警示,还是一种启示?

或许只有在深入探究之后,才能揭开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