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蓝色火焰在残破的空间戒中静静燃烧,如同一朵绽放在混沌虚无中的鬼莲。
火焰的光芒映照在林闲专注的脸上,他双目微阖,神识却前所未有地集中。
那本残破的《九转丹经·初阶篇》仿佛化作无数金色的符文,在他脑海中流淌、重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丹道的至理。
以【灵焰石】为基,以【凝火符】为魂,构建出的微型丹炉虽简陋,却稳定得超乎想象。
这便是系统签到所得之物的霸道之处,哪怕是最基础的物品,也远超凡俗。
翌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外门弟子们还在沉睡,林闲便已悄然起身。
他换上最不起眼的杂役服,拿起扫帚,如同往常一样,朝着丹房的方向走去。
丹房是宗门重地,寻常弟子不得靠近,但负责清扫外围的杂役却是个例外。
这正是林闲为自己争取到的“机缘”。
丹房之外,一股股炙热的浪潮混杂着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
隔着厚重的石门,都能感受到里面那恐怖的高温。
一位满头银发、身形佝偻的老婆婆正盘坐在丹房门口的一座小丹炉前,神情冷漠,仿佛一尊万年不化的寒冰。
她便是外门弟子口中那位脾气古怪的丹炉婆婆。
林闲不敢靠得太近,只在远处低头扫地,眼角的余光却死死锁定着丹炉婆婆的每一个动作。
她的双手干枯如树皮,但十指翻飞之间,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
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每一次法诀的变幻,炉下的火焰便会随之跳动,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如细雨润物。
林闲的心神完全沉浸其中,脑海中《九转丹经》的符文与眼前婆婆的手法相互印证。
原来如此!
丹经上所述的“三长两短”之节奏,对应的是提纯药液的阶段;而那“七星连珠”般的法诀,则是为了瞬间提升炉温,锁住丹药的灵气。
他看得太过入神,竟不自觉地停下了扫地的动作。
“你看什么看?”
一道冰冷刺骨的声音如同惊雷在林闲耳边炸响。
丹炉婆婆不知何时已经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一双浑浊的老眼此刻却锐利如鹰,死死地盯着他。
“滚出去!一个连灵根都感应不到的废物,也敢窥伺丹道?!”
强大的威压扑面而来,林闲只觉得胸口一闷,气血翻涌。
他不敢有丝毫辩驳,立刻深深低下头,惶恐地应道:“是,是!弟子知错了,弟子再也不敢了!”
说完,他抱着扫帚,几乎是落荒而逃。
看着林闲狼狈离去的背影,丹炉婆婆不屑地冷哼一声,重新将注意力放回丹炉上。
但在她转过头的瞬间,那双浑浊的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疑。
刚才那小子,站位的角度、凝视的焦点,竟隐隐暗合了“望炉诀”的架势。
错觉么?
一个废物而已,怎么可能。
林闲一路跑回自己的住处,关上房门,后背已然被冷汗浸透。
但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恐惧,反而燃烧着兴奋的光芒。
够了!
仅仅是片刻的观察,他已经将炼制“清气丹”所需的火候节奏牢牢记在心中!
丹炉婆婆那看似随意的动作,在他眼中,已然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步骤。
深夜,万籁俱寂。
林闲再次沉入空间戒中。
这一次,他不再是摸索,而是胸有成竹。
他将白天在后山悄悄采集的几株“凝露草”与“青风花”按照丹经上记载的顺序,小心翼翼地投入微型丹炉。
神识引动,幽蓝色的灵焰瞬间升腾!
“起!”林闲心中低喝一声。
火焰由温和转为炽烈,精准地包裹住药草。
药草在高温下迅速枯萎、融化,化作一滴滴碧绿色的药液。
他的神识高度集中,模仿着丹炉婆婆的手法,时而催动火焰猛攻,时而又让其缓缓舔舐。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已经演练了千百遍。
就在丹液即将凝结成丹的瞬间,空间戒最深处的黑暗中,那尊一直沉睡的火炎童子雕像,紧闭的双眼猛地睁开了一道缝隙。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无尽的混沌,落在了那座小小的丹炉之上。
“有趣……”一道仿佛来自亘古洪荒的低语在空间戒中响起,却又没有引起任何波澜,“竟能在如此破损的空间戒中,第一次炼丹便引动了火之真意。这小子……”
话音未落,那双眼睛又缓缓闭合,重新化作一尊平平无奇的石雕,仿佛从未醒来过。
林闲对此一无所知,他的全部心神都放在了最后一步——凝丹!
“凝!”
他双手猛地掐出一个收尾的法诀,幽蓝色的火焰骤然收缩,将所有药液紧紧包裹,强大的压力向内挤压。
只听“嗡”的一声轻响,炉中光芒一闪,三颗圆润饱满、散发着淡淡清香的丹药静静地躺在炉底。
成了!清气丹,一炉三丹,丹气内蕴,品相完美!
林闲压抑住内心的狂喜,将丹药小心收好。
有了这个,他就能净化体内常年打杂积留下来的浊气,为真正的修炼铺平道路。
翌日午后,厨房内依旧是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