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岩没有给他们抱怨的机会,手中的笔已经在白板上动了起来。
他没有画出“夸父”那精密到恐怖的完整架构。
那会吓到他们,也会暴露自己。
他只是画出了一个极其简陋,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粗糙的框架。
一个全新的,颠覆了他们过去所有设想的芯片架构。
“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沈岩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大家可以看看,我们有没有可能,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白板上的那几根线条和方框。
一开始,是疑惑。
然后,是震惊。
最后,变成了难以置信。
“这……这不可能。”
一个负责底层架构的工程师,喃喃自语。
“这种异构设计,会产生巨大的数据冗余和调度冲突,功耗会爆炸的。”
“没错,而且这个神经元处理单元的布局,完全违反了现有的设计逻辑。”
“沈总,这个想法……有点太激进了。”
质疑声,此起彼伏。
陈浩也皱着眉,他觉得老板这次是真的在异想天开了。
只有李波博士,一言不发。
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框架的某一处,浑浊的眼球里,渐渐亮起了骇人的光芒。
“等一下。”
方博士突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他颤抖着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红色的笔。
“如果……如果我们在这里,加入一个三级动态缓存池,并且引入一个预测性调度算法呢?”
他在沈岩的框架上,添了几笔。
就像是画龙点睛。
瞬间,那个原本看起来充满冲突和矛盾的架构,仿佛被注入了灵魂。
整个会议室,再一次安静了下来。
这一次,是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工程师的脑子,都在飞速运转。
他们在脑海里,模拟着这个被修改后的架构。
数据冗余的问题好像被解决了。
调度冲突,似乎也找到了平衡点。
功耗竟然也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这怎么可能?
沈岩的嘴角,不易察觉地勾了一下。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抛出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再引导他们自己找出那个唯一的“答案”。
“李博士的想法很好。”
沈岩开口,打破了沉默。
“但是,预测性调度算法的能耗比太低了,不适合用在移动端。”
他看似随意地,提出了一个新的“错误”方向。
这是为了洗清他带着标准答案来考试的嫌疑。
果然,陈浩立刻反驳道。
“沈总,不一定!如果我们放弃传统的冯诺依曼结构,在这里采用存算一体的模式,就可以大幅降低数据搬运带来的功耗!”
陈浩越说越兴奋,抢过一支笔,也在白板上画了起来。
他感觉自己抓住了一丝灵感。
会议室的气氛,彻底变了。
之前的疲惫和怨气,一扫而空。
取而代之的,是激烈的争论,是思维火花的碰撞。
“不对,存算一体对材料工艺要求太高,我们现阶段实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