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河内(1 / 2)

河内转运使王晞奏报:“谨奏至尊,河内怀义等屯今岁大丰,岁收粮秣除供给河南日常周赡外,尚余十万石稻粟,现将此项余粮悉数运抵京师。”

高殷微微颔首,反复看了数遍奏本,而后缓缓点头:“写好条陈转给度支部,把粮秣入国库,而后汝计三等功,升二级。”

“卿做得实不错,当勉之,朕也好拔卿。”

王晞诚惶诚恐:“臣不敢,惟尽力侍上耳。”

高殷心中冷笑,但没说什么。

王晞是王昕之弟,此前作为高演的心腹,多次为其谋划,不过这一世高殷没给他这个机会,一登基便命其为告哀正使,以通告天下先帝驾崩的职务将其调出朝中,使高演少了一个谋主,高演的其他亲信也多被如此对待,使得高演的力量变得薄弱。

待高演死后,他们方才缓缓归朝,乃至有所晋升,毕竟高殷给他们分配的使命就如同告哀正使一般,很麻烦,但麻烦事做完了有赏赐,也算是对他们的安抚。只不过这些安抚还是很难平复高演旧党的怀疑和恐惧,仍担心新君对自己有所猜忌,颇不自安,高殷也不惯着,先晾着一段时间,吓吓他们。

在这些人中,王晞算是地位较高的,毕竟是王猛之后,高殷多看一眼,因此在完成了告哀正使之职责后,他又被高殷调去做河内转运使。

河内郡是超级大郡,在其他郡人口还在数万之内时,河内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十三万之巨,一方面是由于河内本就属于发达地带,而另一方面则是离洛阳不远,当初魏末多动乱,尔朱肆虐,高王迁都,中途遗落的诸多人口有一部分就随遇而安,在河内扎下根来。

这个地方对高殷的象征意义也不小,秦末的司马卬被项羽封为殷王,殷国都城就在河内,尔后汉高灭楚,也在此设置了殷国,而河内附近便是汲郡,是原先的商都朝歌。商代多人殉,殷又通商,若高殷继承了天保之残暴,那北齐就直接化作第二个商朝了,从目前的倾向来看,倒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河内一地和高殷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特殊联系,隐约有人将开国的天保比作亡国之商纣,而高殷是其子武庚,西贼便是周国,但如今却不是周人灭商的旧途,而是纣王帝辛已去、武庚继位的新商,商变幻面目成为此时的齐国,逝去的国祚再次倒转,重演牧野争锋的故事,齐国将挽回旧商之怨,压制新周。

当然这个说法是从周国那边流传过来、又被齐人所魔改的版本,至于周人那边的影射,懂的都懂。

因此河内这个地方对高殷意义非凡,很有那种陀地的意思,且河内是司马氏的祖地,司马建晋,一统天下,而后衣冠南渡,更为宋齐梁陈,算起来也可以说是南朝王运的发源地。不过此时河内倒没有几个司马氏,晋末动乱都被杀得差不多了,活下来的也不敢姓司马,如今河内的郡望反而是平氏。

在具有特殊政治地位和众多人口的情况下,河内是上上郡,交通、农业、冶铁、制陶等方面都很发达,离旧都和新都颇近,如果不在朝中任职、外放为州郡官,倒是一个好去处,做出成绩容易,将来也好调回朝中。

这算是对王晞兢兢业业的赏赐,也是一个信号:乾明并不打算清理常山残党,只要尽心用事,就会得到回报。

如今常山王已逝,再多的忠诚也无用,最多也就是追随他而去,但常山王毕竟不是皇帝,甚至抡起来还有罪,随其而去则反倒落实了异心。

再加上高殷此次出征大破库莫奚,所得的战功更显得“贺拔仁”狼子野心,因此在齐国外郡的大多数常山残党为高殷的军威所慑,接受了安抚和拉拢,反正他们也没能力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