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现在西贼的动向如何?”
高殷的右手双指放在脸旁揉搓,回味着刚刚的余韵:“其国主今年四月薨,如今的国主宇文宪是黑獭的第五子,听说这人通达机敏有气量,幼年便神彩嶷然,是如此么?”
虽然没有点名,但问的是谁,大伙儿都知道,宇文邕迈步出班,持笏板行礼:“至尊垂问,臣不敢不答。五弟素性温良,宽仁敦厚,其不好兵戈,唯务安民,或因此德,为西人所推。”
这种话骗骗其他人也就得了,落在高殷心里,只有一声冷哼。宇文宪到今年登基之前,拜任的都是些总管、刺史、都督诸军事和大将军之类的武职,要说战绩,的确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更多的是类似高浚那样治领理政,看不出未来名将的影子。
但若是说宇文邕看不出来,高殷是一点都不信。不过他说这种话也是为难,毕竟自己深陷虎穴,又不能贬损自己的弟弟,也不能抬高太过,因此只得将弟弟说得人畜无害,才能讨得自己的欢心。
因此高殷点点头:“原来如此。不过,就是不知道这西人里,晋公护的意思占几成呀?”
群臣溢出隐约的嗤笑声,宇文邕神色不变,高殷挥手,他便退回班中去。
“我还以为宇文护会让宇文毓之子继位,如今看来,倒是择贤长而立……又或者是不得不立。”
高殷抚摸下巴,分析着:“于宇文护说来,最好的选择便是立宇文毓之子,几岁的幼童最好控制,离亲政至少有十年之久,甚至不等其长大,宇文护就积蓄够了力量,自己坐上皇位了。”
群臣就此议论起来,又听高殷继续说:“继续迎立黑獭之子,要么是宇文护要继续做辅政,表示自己无弄权夺位之心,要么是宇文毓死前有布置,让宇文护无法改变。”
无论哪一种,宇文护择立长君是事实,宇文宪十五岁,这意味着他再过两三年,同样也要试着亲政了,到那时又会发生冲突。
对宇文护而言,未来二三年会颇为棘手,因为宇文毓刚死,他肯定不能再把宇文宪怎么样了,不然谁都知道他要把持皇位,各地的诸侯没准会秘密联络宇文泰诸子讨伐他,至少也要有个一两年的缓冲期;而宇文宪肯定是有这几年的时机进行发育的,届时没有足够的威望对其进行压制,那宇文宪会和兄长宇文毓一样,继续逼迫他还政,而且是最要紧的军权。
“因此不会是今年,明年也不大可能,但后年,西贼或许会出兵攻我。”
毕竟有功勋才能让诸人心服,这一点,宇文宪和宇文护都很薄弱。
“这倒是正好。”高殷坐回帝位上,志得意满:“今年整理了内务,收拾库莫奚,明年再休养生息一年,到后年,咱们就可以大举发兵,攻打关中了。”
虽然知道这是自己国家的夙愿,但听到高殷正式提出来,诸臣顿时有些激动。
既有喜悦,也有恐惧,他们当然是希望开战的,可若结果是失败,那还不如不战。
“要攻打关中,先要取河东,而得河东,就要先打下玉壁。”
高殷露出神秘莫测的微笑:“不过朕有着秘法,到时候就让西贼开开眼,让他们知道,对高祖的那一套,在朕这里已经行不通了。”
听闻至尊放出的话,似乎已经对攻下玉壁胸有成竹。
群臣半信半疑,毕竟天保帝是压根没考虑过玉壁的,但既然至尊有这个想法,那不如让他试试。
反正也阻止不了。
因此群臣纷纷起身,吹捧起高殷来,一群加起来上千岁的大臣们围着比他们孙子还小的高殷,找各种角度夸赞,还怪有意思的。
享受了一会儿马屁,高殷端坐起来,身旁的侍者立刻示意群臣噤声,说话声渐渐隐没。
“朕继承天命,统御万邦,然而国政之兴,实在需要众卿鼎力支持。才能巩固社稷、厚润民生,使大齐威德永昭,不辱于夷狄。”
“方今之世,乃千秋鼎革之时,南北一统之际。若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则汉晋之业,未必不可复见于今日。朕必躬行节俭,勤修政事,不负先帝,亦不负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