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白糖(1 / 2)

“是吗?”听到臣子们惊喜的赞誉,高殷露出微笑:“那就不枉朕读书百卷而得灵感了。”

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高殷提前在这个时代做出了让人百吃不厌的味精。

制作法在公基与行测上亦有记载,简单来说有两种,一是把谷物和果皮、糖混合在一起,接着加水,然后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等待发酵,第二就是用做肉酱的方式熬煮海带或者肉汤,然后将浓汤脱水熬制成膏、密封保存。

制糖就更简单了,早先曹丕就曾经在宫中种植甘蔗,从王琳、陈国以及游走各地的商人那弄一些甘蔗也容易。

以高殷作为皇帝的权能,足以在这个时代将它们制作出来,就好像解一道数学题,知道了公式和答案,要做的无非是把缺少的数字填进去。

最终导出的正确结果,是诸臣对今日的工作餐极为满意,甚至请求高殷能将美味的秘诀教授给他们。

人间至福的享受,无非吃喝性权名,特别是对全部拥有了的朝廷公卿来说,不影响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提升其中一两档的追求是理所应当之事,对此,高殷只是神秘的笑了笑:“这是朕前不久才想出的新法,神农坊帮朕实现了!只是现在产量尚不高,还需要改良,日后等造得多了,必对汝等多加赏赐。”

制作白砂糖的工艺,要到唐朝安史之乱后,由西域来的僧人传入川蜀,因此在这个世界上,高殷所制作的白砂糖乃是独一份,考虑到这个时代糖的奢侈程度,说是“食银”都不为过。

他打了个响指,侍从便捧来一个坛子,里面是如白雪一般堆叠至顶的白糖,又有人端上清凉的冰糕,将白糖洒在糕上,呈予诸臣。

各臣子捧起碗,浅浅舀起一勺放入口中,冰凉的触感混合着甜爽的糖粒,刺激着他们的味蕾,为了使这种快感源源不绝,手便不由自主继续挖动,直到舌头被冰得麻木。

重重呼出乍寒的冷气,口腔之内却泛起还暖之意。

冷气也从高殷的口鼻中喷涌而出,看着下方吞云吐雾的臣子,不由得让他想起了以往烟雾缭绕的会议室。

若是能搞出烟草,还要再大赚一笔。

高殷掐灭这个念头,拍拍手,又有侍从推来两辆手推车,上面装载十数个坛子,侍从将盖子一一打开,高殷随意指某坛,侍从便捧过来,让高殷伸手进去确认,带出满袖的糖粒。

“嗯,这些就送去各宫,宣训宫五坛,宣光殿十坛,皇后三坛、良娣两坛……”

分到最后还剩下几坛,高殷便分别赐给了高演等人。

“汝等尽情享用,若是爱吃,朕再叫人多弄些。”

高演等人起身行礼:“谢陛下赏赐。”

“这都是汝等辛苦所应得的,只要好好匡弼国政,朕亦不吝赏赐,毕竟这天下……”

高殷的神色略显肃穆:“是我与诸卿共治之。”

众人心中不由得一凛,齐齐应是。

除却今日分发的,高殷储藏的糖量还有五十坛左右,以备将来之用。

此时选择发展制糖,除了满足自身的口腹之欲,也是为了经济和军事做准备。

淮南除了垦田,同样也有着适合种植蔗糖的地方,产出的蔗糖越多,就能通过现在这套明代才会有的制糖技术来制造出这个时代原本罕有的糖品。

技术的革新往往会创造新行业,这套技术如若面世,短则数年,长则五十上百年,总会流露出去的,朝廷要做的是在最初利用技术和权力把握住新兴的制糖业的规则,就如同榷盐榷酒一般,捞出堪比前两者的暴利,同时让更多经历战乱的贫民,能够通过种植甘蔗与制糖,活下来。

并不需要担忧生产太多的糖无处安放,凡是能放进肚子消化的,中国古代就没怎么愁过销路。

白糖作为高热量的食物,能给人快速补充能量,维持体力,还能抗菌消炎,当做医药品使用,比这时代的中医靠谱多了,甚至还能用来制造炸药,是妥妥的战略物资,行军打仗杀人放火的必备良食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