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镇南(1 / 2)

众臣议论纷纷,高殷也有些意外,因为历史上高浚这时候已经死了,他下意识地忽略掉了他,没想到背景板这时候跳了出来。

平心而论,高殷这时候也不是很想用高浚高涣,他的皇位还没坐稳,先磨上一二年,到时就能任用了。

而且其实现在要用也不是不行,但高殷不太想给他们兵权,主要还是怕他们被洋子整得狠了,一有机会率兵逃亡到周国或者陈国,那样损失的兵马还是小事,对高殷在政治威望上的打击可不算小。

不过高浚已经陈奏,他也得听听:“司州牧请明言。”

“慕容将军诚然勋绩彪炳,然年事已高,更兼郢城一役神思耗损尤巨,臣恐其精力难济,恐难当此重任。”

“反观上党王,乃宗室肱骨,昔日高祖嘉赞之,又六年奉旨护送梁王南归,一路屡破梁军,其勇武韬略兼备,实为统御此军之不二人选。”

高浚的说法倒是很有道理,高涣确实有着对南朝的军事经验,其实以他镇守淮南也不错。

只是高殷的疑心病颇重,总是担忧他们会有异心,毕竟被洋子如此虐待,最后还险些杀害,换做高殷自己,也同样会起反意。

难道他们两人准备借此机会掌兵权,逃离齐国?

不,也许比这还要恐怖……高湛已死,高演大可以将责任都甩在高湛身上,莫非他拉拢了这两人,为其所用?

高殷一时有些凌乱。

高浚也很紧张,他虽然追随了太子,而且此刻太子已经成为了新君,但说到底地位还没有稳固,同时他们这些宗王在某些程度上,也成为了新君的绊脚石。

杀高湛固然让他们高兴,但如果换到自己身上,就有些可怕了,而且新君还是先帝的继承人,若年岁大了,不知道那时候……

高浚不敢继续不尊敬的想法,他也有着足够的愤恨,但这种愤恨是必然不能报仇的。

所以他可以放下仇恨,前提是它不再会被旧事重提,这次出列替七弟揽活,一方面是提高自己二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想试探新君的想法。

朝堂之上,众臣都在等待至尊的答复,高殷必须迅速思考,若表现出迟疑,那就是猜忌。

他深呼吸几口,借着刚才的旖旎,重新整理思绪。

渐渐地,他理顺了,脑海里出现了新的想法:其实不用如此担忧,这两人无法投周,先不说一路上的关卡,他们参与了稷山之战,这一点就让他们绝对不敢投奔周国。

其次也不会是投陈,任谁都看得出来,南朝经过侯景之乱,国势已然大减,舍弃大国而投奔小国,这是取死之道,何况当初高涣是送萧渊明回去的,萧渊明被陈霸先所废黜,从法理上说陈国与高涣天然不和,更不会接纳他。

最后,就是自己一直对他们都很好,这次也许就是两人对自己的讨好,如果自己能拿出比高洋更尊敬的态度,就能收服他们,得到两员大将。

毕竟他们真正的根子还是在齐国,这是高家人的宿命。

而且自己只要控制住兵马和后勤,高涣就难以造反,他要是能靠三四万的人马就干烂陈国、裹挟王琳,在扬州扎根自立,那才是真正的宇宙大将军。

甚至还可以趁此机会……

将自己的猜忌心压下,高殷嗅到了分权的气息。

“司州牧所言甚妙。”

既然要用人,用的时候就不要怀疑,高殷果断点头,认可了高浚的推荐:“那就麻烦七叔了——此次出征,当以上党王为主帅,封镇南大将军,慕容俨为副将佐之。”

“至尊明鉴!”

高浚退回班列,徐徐吐出一口气,至尊果然还是信赖我们的。

高浚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只要娄太后活着,自己就没保障,也不可能越过她的嫡子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