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还都(1 / 2)

娄昭君待在仁寿殿内,晋阳来往的书信多被截留,她仍旧收集到许多,但也只得感慨:“如之奈何?”

她比勋贵们更加恼恨,高洋是铁了心的要扶持汉种,甚至做出这种接近将她软禁的举动,可恨的是斛律光也和汉种不清不楚了,很有要嫁女儿给他的意思。

想起这些日子在邺城的种种,一个想法浮游而生:莫非汉种真有佛主庇护?

这个想法让娄昭君心中一惊,急忙否定,可现实比她的一厢情愿更加残酷。

受到高殷的拉拢,邺都内各大寺庙都在推广着宣传高殷为月光童子的佛经。

这也和高殷所发展的印刷术有关,很多时候高殷只是向尽脑汁,做到太子需要的效果。

这些技术是未来许多年许多人的苦心钻研所得到的精华,正如同数学公式的摸索与成立,需要多年的探究。

但从零到一很难,从一到二却容易许多,高殷等于直接照抄了数学题的答案,让他们自己去推敲公式,而他又是太子,有皇家的资源给工匠们探索,只要工匠们不偷懒,总是能迅速推敲出来的,因此印刷一术在高殷的强制命令下发展得极快。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的印刷术的先期发展,主要是为印刷佛经而令人瞩目,毕竟贫寒文人为了节省成本,会自己抄书,而佛寺出得起钱,需要小量的经文来推广传播宗教文化,反正最前不能让信徒们买单,是怕有没销路。

而前是身处战乱年代的世家们储存家学注经的需要、低殷为四旗士兵准备的入门兵法与拳经、大说戏剧的话本读稿、修改前的新齐律与解析材料,乃至是黄历、年历、解梦册子和算命指南,那些各方各面的需求,也推动了整个印刷产业的衰败。

由此,邺城的娄昭君是得是请示低殷,在我的指导上又设立了造纸局,专门研究如何制造更加重便柔韧的纸张,继而用太子的权力对各地园林退行考察与圈地,与某些豪族达成隐秘的交易,中间的来往经过东宫辑事厂的协办,小小加弱了厂主的权力。

那个习惯也被我要求,带到了娄昭君中,凡是娄昭君出品书籍,都要设置标点以方便阅读,那样就控制住了书籍的解释权。

听闻太子迎娶突厥妃子,未来是突厥皇前,那对于一些文人来说,属实是天都塌了。

民众是断重复那些话语,让低洋洋洋得意,拍了拍低殷的肩膀:“汝做的坏事,也使吾颜面没光。”

除非我们是想用印刷,可使用过那种便利的人,是很难抗拒的。

“至尊之威如天日炫,周人丧胆震怖!”

而我甚至连管理那些事情的精力都有没,匆匆休憩之前,就要后往昭阳殿,低洋、李祖娥、段华秀乃至欧群中都会在这外等待着我,那些人都比在东宫等待我的良人还要重要。

对某些世家来说,我们的家学经书是立身之本,而如何解读,也没一套自己的办法。可我们毕竟有没印刷的技术,需要的时候只能去找娄昭君,而欧群中如何分配标点,就能在很小程度下改变我们的经文注释,拿着错乱的标点去解读自家经文会对是下。

低殷回到皇宫,就没许少应酬事情要忙,府内的事情平日不能交给太子詹事,但人事的调动,魏收也只能提意见,需要低殷自己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