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殿下,是陶康寻军师!”
郭英凑上前,小声回道,“好像是城外,军师的粮食试验田有了成效!”
“粮食试验田?”
朱元璋声音调高,看向刘英。
“雍泰,你在城外还有一块粮食试验田?”
刘英微微点头,“殿下,应该是五亩试验水稻的田地!”
“试验水稻?”
朱元璋又是一愣,“试验什么?”
“殿下,是让农科那些学生,试验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
朱元璋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是故,陶康这般着急寻你,是那水稻试验的有了进展了?”
“陶康为此事寻我?”
刘英脸色顿时大喜,“殿下,臣也好长时间没去理会过那试验田,微臣也不甚了解!”
“速去将陶康召进来!”
朱元璋转头,便朝着郭英吩咐道。
郭英不敢耽搁,转身就朝着外面走去。
一侧,宋濂也没再找刘英辩论,便一直静悄悄的等着。
不多时。
郭英便带着陶康走了进来。
“小人参见殿下,见过军师!”
不等刘英反应,朱元璋直接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陶康,你这老小子去给雍泰当了管家,到咱这还客套起来了!
快说说,那正在试验的水稻出了何事,让你这般着急?”
陶康看了一眼刘英,便急忙说道:“回禀殿下,军师,是城外那几个农科读书人突然来军师府上,说……杂水稻试验成功了!”
“试验成功了?”
朱元璋顿时大喜,急忙盯向陶康,“你仔细说说,水稻如何试验成功了?能亩产多少?”
“这……”
陶康便是一脸为难。
“殿下恕罪,小人也不知!那几个农科读书人只是求见军师,说杂什么水稻实验成功了,来寻军师报喜,请军师去田地之中看看!”
“杂什么水稻?”
朱元璋不由有些疑惑的看向一旁的刘英。
刘英直接道:“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朱元璋与宋濂、陶安几人,眼睛猛的瞪大。
他们一个个都是饱学之士,怎么能不理解这俩字的含义?
朱元璋一脸古怪道:“雍泰,水稻乃是粮食,怎还能这般胡闹?”
让水稻杂交,亏刘英想的出来!
水稻乃是一死物,又不会自个动,怎能行那事?
“殿下误会了!”
刘英急忙解释道:“水稻乃是植物,想要生长,结出稻谷,需要经历开花阶段!
唯有开花,授粉,才可结出稻谷!
微臣便是建议,寻不同产地的稻谷,留下颗粒饱满稻种……”
随着刘英细细言说,宋濂与陶安几人,也都恍然大悟。
随即,便又是满脸惊诧。
“军师竟可想出如此奇妙的法子来!”
“草民记得,在《齐民要术·水稻篇》之中,便有记载:稻,岁易为良……异穗同畦,实粒倍丰!
宋真宗也曾遣使,从占城引种抗旱稻,与江南晚稻混植,《宋会要辑稿》载其穗长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如此,与军师所求杂交水稻之术,有异途同归之妙!”
陶安也说道:“《天工开物》之中也有记载,晨露未晞,农人持竿击穗。”
不等刘英反应,唐仲实也跟着说道:“朱子所著《劝农文》,便言:稻有阴阳,阳稻宜山田,阴稻宜水泽!”
宋濂拱手朝着刘英拜了一拜,“没想到,军师竟然对农书这般精通!”
刘英有些发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