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朱的牢骚,刘英直接左耳进右耳出。
李善长这些人,心思太重。
老朱的心思,也有些重。
而且,他也不知,老朱这是真心话,还是什么试探,或者单纯发个牢骚。
随着老朱地位越来越高,老朱话也越来越少。
反正,不理解的不搭理老朱就行。
李善长的成为辅臣后,工作效率好像又提高不少。
第二日,就将那些千户与百户,都给写在名录内。
那些从应天开始,才归附的千户,腊赐要比之前的千户,要低上一个等级。
又比那些百户,还要高一个等级。
但从应天开始,后来才归附的百户,腊赐又比之前的百户,低上一个等级。
看完,刘英也不得不给李善长的工作细致,夸个好评!
“殿下,李先生乃是治政之才啊!”
“哼!”
朱元璋则是没有一丝好脸色,“咱看,这些名录他之前早就统计完成。”
“啊?”
刘英一怔。
“居然用这个来试探咱,还想从咱手里,再多要一些钱财作为腊赐……”
“这些混账,心眼子都用在咱身上来了……”
刘英默默不语。
朱元璋发泄了两句,也便消停下来。
他也明白,自古官员与君王,就会经常出现这种问题。
“幸好咱设了辅臣,让辅臣监督耗费咱多少工夫!”
“殿下有大智,那些官员并不是殿下对手!”
“雍泰倒是看得起咱!”
“臣自孤庄村之始,便一直坚信殿下,不是凡人,必可成就大业!”
“……”
又绕回到这里,老朱也懒得与刘英继续辩论下去。
刘英这厮,忠心于他,是真的忠心。
但是,总是偷奸耍滑,比泥鳅还滑溜,不喜做事!
好似,他让他多做一些事,是害他一般!
……
几日后。
便到了元日。
这一年,应天城虽然经历了战乱,但由朱元璋这个吴王治理,少了很多为富不仁的地主大户与商贾、贪官污吏们。
应天府,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甚至,还远超往日。
再加上,老朱还提前一天发了腊赐。
哪怕是最小的百户,或是乡丞这些官吏武将,都能得到五贯以上的腊赐。
自然,元日,便过的更是热闹庄重。
祭拜祖先、挂桃符、清洁神龛、厨灶、燃放烟花爆竹、守岁等!
另,还有蒙古人带来的影响,吃食各种各种奶制品和肉类!
还有各种盛大的歌舞表演,或是大军进行射箭、摔跤等比武竞技!
不论如何,都会有彩头赐予。
另,便是拜年,送上祝福。
如此。
整整狂欢了五六日,过年的气氛,才开始消散。
刘英与李善长这些牛马上线,开始大考。
现在。
整个应天城内,已经聚集了三千多名各地赶来的读书人。
大考,举办的十分浩大。
老朱也亲自带着几个护卫,巡察考场,严防有人暗中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