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仲渊竟有如此大才?”
朱元璋顿时眼睛一亮。
胡仲渊虽为元朝官员,但行事风格,还有腹中才华,都很对他胃口!
“还有何人?”
朱元璋急忙再次问道。
章溢继续说道:“大帅,还有一同门,名叶琛,字景渊,丽水人!
自幼天资聪颖,游学京都,入通政院任职。
至正三年,授浙江兼代宣抚使;至正四年,任歙县县丞,改革赋税,减轻百姓负担。
至正九年,升青田县尹。兴建明伦堂、聘请六经讲师、增加学田。
现任处州路判官,叶景渊尤善治民!”
“如此大才?”
朱元璋又是满脸大喜,“改革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兴建学堂,开垦田亩,岂不与咱治民之策相符?
若归附咱,咱定重用!”
一旁,刘基也微微点头。
“启禀大帅,叶景渊此人,甚是大才,真心爱民!其回青田之时,上百艘彩船相迎,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竟是如此?”
朱元璋不由又是一惊。
章溢微微点头,“好像真有其事!”
“好,好!”
朱元璋忍不住咧嘴大笑,“三益,还有何贤才?”
章溢继续道:“回大帅,还有季彦父,龙泉人,为义兵万户!”
“叶世杰……”
这些人,都是章溢的同门师兄弟们。
听完。
有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朱元璋对季彦父与叶世杰等人,也都满心好感。
看着章溢,满脸期待,“三益,此些大才,一定要多加写信。如今,元帝昏庸,义军四起,元朝日暮西山。
这些贤才唯有进入咱麾下,才能发挥其才能!”
章溢拱手行礼,“还请大帅放心,下官一定给诸位同门写信力劝!”
“好,好!”
朱元璋连连点头,再次说道:“另,尊师讷斋先生能教出这般多贤才,定为大贤。
若能来应天,咱必委以重任!”
“这……”
章溢一愣,便再次点头。
“多谢上位,若老师能前来应天,下官也是欢喜至极!”
“有劳三益!”
朱元璋一脸郑重的朝着章溢拱了拱手,便看向一旁的刘基。
自从前几日,见过朵儿只等元朝大员后,刘基的思想,明显发生了改变。
那些蒙元贵胄都要反叛元朝,他这个反复元朝官员打压的南人,又何必那般死忠呢?
而且,有朵儿只与阿鲁灰等人带头,他叛了元朝,也不算不忠!
这般想着,几天下来,刘基整个人的心态就已经调整过来,开始真心给朱元璋办事!
当然,主要是他的家人也被接来应天。
刘基想不忠心朱元璋,也没了办法!
“禀大帅,下官同门师兄弟并不多,但却有些好友。”
“哦?”
朱元璋眼睛一亮,问道:“不知是哪几位大贤?”
刘基想了想,便说道:“回禀上位,下官好友为金华宋景濂、临海陶中立、丹徒欧阳苏、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
“下官惭愧,这些好友虽满腹诗才,但并未作出多大功绩,也并非元廷官员!”
“无妨!”
朱元璋丝毫不介意,既然不能治民,也可当教习!
他应天书院也急需一些老师呢!
“只要这些贤才愿前来应天,咱必真诚相待,委以重任!”
“多谢上位!”
刘基连忙拱手行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