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还有一些带有南疆特色的符篆,是用某种妖兽的血液混合着毒液绘制而成。
罗宇只是看,并不出手。
他此行的目的,一是熟悉环境,二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渠道,处理掉那三个蛊修储物袋里的东西。
黑水镇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无疑是最好的销赃之所。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家名为“南疆丹阁”的店铺上。
这家店铺的门面是用黑色的竹子搭建而成,门口挂着一串风干的蛇骨和蜈蚣壳做成的风铃,随着海风吹过,发出“沙沙”的轻响,显得颇为诡异。
罗宇迈步走了进去。
店铺内的光线有些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而奇特的药香,闻之令人头脑微微发晕。
柜台后面,坐着一个身穿南疆服饰的枯瘦老者,正闭着眼睛假寐。
罗宇的神识一扫而过,便探明了这老者的修为,练气六层。
似乎是察觉到了罗宇的探查,那老者缓缓睁开了双眼,浑浊的眼珠在他脸上转了转,闪过一丝精明。
“这位道友,想买点什么?”
罗宇的目光在货架上扫过。
货架上摆放着一个个贴着标签的玉瓶和木盒。
大多是些解毒丹,比如“百草丹”、“避瘴丸”等等,可以应对一些寻常的蛇虫之毒。
此外,还有一些南疆特有的丹药,比如能短时间激发人体潜能的“血气丹”,以及一些带有微弱毒性,能够麻痹敌人的“软筋散”。
“随便看看。”
罗宇淡淡地说道。
老者见罗宇气息内敛,修为看不透,也不敢怠慢,只是笑了笑,便不再多言,重新闭上了眼睛。
罗宇走到一个货架前,拿起一瓶“百草丹”,打开瓶塞闻了闻,又用神识仔细探查了一番丹药的成色与药力。
“这丹药,是五毒宗的手笔吧?”
罗宇将玉瓶放回原处,看似随意地问道。
那假寐的老者猛地睁开了眼睛,精光一闪:“道友好眼力!不错,本店正是南疆五毒宗在此地开设的产业,老朽也只是宗门派来,代为管理罢了。”
他重新审视起罗宇来。
能够一口道出丹药的出处,并且神色自若,眼前这个年轻人,绝非普通散修。
“五毒宗的解毒丹,在大魏国也颇有声名。”
罗宇不咸不淡地夸了一句,话锋一转,“只是,贵店售卖的,似乎都是些低阶货色,应付凡俗毒物尚可,若是遇上真正的蛊毒,怕是无济于事吧?”
老者嘿嘿一笑,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团:“道友说笑了,真正能解蛊毒的灵丹,何等珍贵?怎会摆在这种地方售卖,道友如有需要,我们可以私下沟通,看您需要什么类型的灵丹,我帮您找找。”
这番话,倒是说得滴水不漏。
罗宇心中了然,他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我初来此地,听说黑水镇颇为繁华。不知此地,可有方便我等修士互通有无的场所?比如,交换会之类的?”
老者浑浊的眼珠转了转,沉吟片刻,说道:“道友问对人了,黑水镇明面上的坊市,卖的都是些大路货。真正的好东西,都在暗地里流通。”
他压低了声音,继续道:“每逢初一、十五的子时,在镇西的黑河滩,都会有自发形成的夜市,届时,各路修士都会戴着面具前往,在那里,你可以买到、卖掉,或者交换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没人会问你的来历,也没人会管你货物的出处,唯一的规矩就是,钱货两讫,离滩之后,恩怨自理。”
“夜市?”罗宇心中一动,这正是他需要的地方。
“不错。”老者点了点头,“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小型的拍卖会或者交换会的消息,也会在夜市上传播,道友若是感兴趣,算算日子,后天晚上,正好是七月十五,可以去见识见识。”
“多谢道友指点。”
罗宇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便不打算再逗留。
他随手拿起两瓶能够治疗外伤的“生肌散”,扔下几块下品灵石,算是支付了丹药的费用,以及刚才那番情报的价值。
老者掂了掂灵石,脸上的笑容真诚了几分,对着罗宇的背影拱了拱手:“道友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走出丹药阁,王铁山立刻凑了上来,关切地问道:“罗仙师,怎么样?”
“没事,只是随便逛逛。”
罗宇说道,“我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然后就回去。”
几人在坊市附近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酒楼。
酒楼的菜色也很有特色,一半是魏国风味,一半是南疆菜肴。
罗宇他们点了几样南疆特色菜,比如酸辣味的烤鱼,以及用各种蘑菇和香料炖煮的浓汤。
王铁山和两名船工吃得是赞不绝口,罗宇却只是浅尝辄止。
饭桌上,王铁山满是感激地对着罗宇举杯:“罗仙师,这次真是多亏了您!若不是您陪着走这一趟,我们几个,就算能买到东西,心里也实在没底。这杯水酒,我敬您!”
“王船长客气了。”罗宇微微颔首,“修好船只,也是我的分内之事。”
一顿饭吃完,已是下午。
回去的路程,因为推着沉重的板车,变得更加艰难。
罗宇也偶尔会搭把手,用灵力巧妙地分担一部分重量,让王铁山等人轻松不少。
来时轻松,归途沉重。
当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终于在漫天星斗的映衬下,看到远处海岸登陆点那熟悉的篝火时,王铁山和两名船工几乎要喜极而泣。
早已等候多时的胡勇和陈平立刻迎了上来。
“罗副队长,王船长,你们可算回来了!”
胡勇看到他们带回来的满满一车物资,脸上露出了喜色。
陈平也连忙上前,关切地问道:“一路可还顺利?没遇到什么麻烦吧?”
“顺利,顺利得很!”
王铁山大笑着,将路上的见闻简单说了一遍,“有罗仙师在,什么麻烦都成不了麻烦!”
物资被众人合力搬运到了岸边的石屋旁,王铁山立刻召集了所有的船工,借着火把的光亮,开始连夜修补远航号。
敲敲打打的声音,在寂静的海岸线上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