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出发(1 / 2)

回到闻道居。

他并未急于出发,而是先将此行的准备之物一一清点整理。

房间内,他将储物袋中的物品尽数取出,在竹桌上分门别类地摆放好。

首先是灵石,经过神符阁的一番交易,他的身家暴涨至六百二十块下品灵石,这笔巨款让他有了充足的底气。

其次是丹药。

四瓶新购的赤炎丹被他郑重地放在一旁,这是他冲击练气五层的关键。

给父母准备的强筋壮骨散、培元固本丹、生肌玉露膏以及那瓶珍贵的延年益寿丹,则被他用一个更为精致的木盒细心收好。

孙长老所赐的三颗清灵益寿丹,效果更佳,他决定视父母身体情况再决定如何使用,也一并妥善保管。

然后是符篆。

此行路途遥远,且任务凶险难明,他将自己绘制的所有一阶符篆,包括火弹符、金刚符、神行符等,全部带上。

二阶爆裂符风雷符,更是他此行最大的杀手锏,被他单独用玉盒封存,防止灵气逸散。

之前缴获的三个储物袋也收纳进去,孙长老赐予的这个储物袋够大,再装上一些换洗衣服和干粮,也是绰绰有余。

最后,那枚记载着《紫竹观神法》的玉简,更是重中之重,被他贴身存放。

一阶符师的纹章也被他放入储物袋中,在外行走,这东西有时比宗门令牌还好用。

一切准备就绪,罗换上了一套朴素的青山观外门弟子青色道袍。

这身衣服虽然普通,但走在凡俗界,却自带一层“仙门中人”的光环,能省去不少麻烦。

他将那把青锋剑连着牛皮剑鞘斜挎在背后,剑柄处系着一条青色的丝绦,随风微动。

如此一来,他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个初出茅庐、下山历练的年轻游方道士,既有几分仙家气度,又不至于太过张扬,惹人注目。

临行前,他来到自己的竹楼门口,取出一张早就备好的封条,上面用端正的文字写着:“奉师命下山,归期未定,诸事暂封。”

他将封条工整地贴在门上。

这是紫竹峰的规矩,既是告知同门自己的去向,也是一种对居所的保护。

做完这一切,他转身下山。

出了青山观的山门,凡俗世界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罗宇本可去山下的驿站雇佣一辆马车,以他如今的财力,便是日行八百里的灵驹宝马也消费得起。

但他思忖片刻,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他不急于这一两日的行程,仙道求索,需心境圆融,入世,亦是出世的一部分。

他迈开脚步,沿着官道,不疾不徐地向南而行。

最初的一两日,他行走在青山观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里的村镇明显更为富庶,百姓们对修仙者早已司空见惯,见到罗宇这身青山观弟子打扮,无论是田间劳作的农夫,还是赶着牛车的商贩,都会远远地停下脚步,恭敬地躬身行礼,尊称一声“仙师”。

罗宇皆是点头回礼,态度平和,魏国百姓对仙门的信奉,是发自骨子里的。

山野之间,几乎每隔十里地,就会有一座小小的山神庙或土地庙,庙宇虽小,但香火不断,显然时常有人前来祭拜。

有庙宇的地方,附近往往就有人烟。

他途径一个叫李家村的小村落时,正值晌午,看到一个老妪推着一车干柴,车轮却深陷在泥坑里,急得满头大汗。

罗宇上前,并未动用什么惊世骇俗的法术,只是屈指一弹,一道微风卷起,轻轻托了车身一把,那沉重的独轮车便毫不费力地被推了出来。

老妪惊愕之后,立刻明白是遇到了真仙师,激动地跪地便要磕头,被罗宇一股柔和的力道扶住。

他婉拒了老妪要将家中仅有的一只老母鸡送给他的盛情,只是讨了一碗清甜的井水,便继续上路。

举手之劳,于他不过是微风一缕,于凡人,却是解困的甘霖。

这种感觉,与前世那种移山填海、威压天下的成就感,截然不同,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离开了青山观的庇护区域,道路两旁的景象便逐渐显露出“民生维艰”的本色。

山林之间虽然整洁,却并非因为百姓勤劳,而是因为柴薪难寻,哪怕是枯枝败叶,都有人仔细地收拢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