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宇将墨锭在碗底蘸了水,开始缓缓研磨。月光下,他神情专注,动作不疾不徐。
李石柱在一旁看得认真,去年他父亲托了罗宇的父亲,让他跟着罗宇认字读书。
学费也很简单,就是两只自家养的老母鸡,外加农闲时帮罗宇家修缮一下漏雨的屋顶。
张铁牛和刘石头也凑了过来,在他们看来,能读书识字的人,都是了不起的。
墨很快磨好了,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罗宇铺开一张草纸,用一块小石头压住纸角,想了想,便提笔蘸墨,开始给家里的父亲写信。
他先是报了平安,说自己已顺利进入仙门,成为一名行走,吃住都有着落,让父亲勿念。又简单描述了一下宗门的环境,只捡好的说,那些艰苦和委屈,他一字未提。
然后,他话锋一转,写到了李石柱:“……柱子与我同在一处,为人勤恳,亦安好。他托我代笔向家中问安,言及一切尚可,请二老放怀。待孩儿安顿妥当,再详述此间境况。另,柱子在我身边,亦能时时温习所学文字,盼他日后亦有所进益……”
李石柱在一旁伸长了脖子看着,虽然大多数字他都认不全,但“柱子”、“爹娘”、“平安”这些字眼,他还是认得的,听到罗宇将自己的情况也写了进去,还特意提到让自己父母放心,他心中感激不已,眼圈都有些红了。
“罗大哥……谢谢你!”李石柱瓮声瓮气地说道。
罗宇微微一笑,继续写着,又叮嘱父亲保重身体。
一封家书写完,不过寥寥数百字,却饱含了游子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
他将信纸吹了吹,放到一旁晾干。
这时,一直沉默的张铁牛突然开口道:“罗……罗师兄,你能不能……也帮俺写一封?”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几分不好意思。
刘石头也鼓起勇气,小声道:“罗师兄,俺……俺也想给家里捎个信。”
罗宇看向他们,见两人脸上都带着期盼和一丝窘迫,心中了然。这些少年,离家在外,哪有不想家的。
“当然可以。”罗宇温和地笑道,“你们想写些什么,说给我听,我帮你们记下来。只是我这里纸张不多,只能尽量简略些。”
张铁牛和刘石头闻言大喜。
张铁牛挠了挠头,想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就说……俺铁牛在仙山上挺好的,吃得饱,穿得暖,让他们别担心。俺会好好干活,学本事。”
罗宇点点头,提笔记下。
刘石头则细声细气地说道:“罗师兄,麻烦你帮我写,告诉俺爹娘,石头在山上一切都好,这里的大米饭管够,俺每天都能吃饱。让他们照顾好自己,等俺学了本事,就回去看他们。”
罗宇也一一为他们写下。
他们的言语都很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却都充满了对家人的真挚情感。
写完两封信,罗宇的额角也见了细汗。
张铁牛和刘石头看着罗宇为自己写好的信,脸上露出了由衷的感激。
张铁牛从怀里摸索了半天,摸出两个粗粮面饼,有些不好意思地递给罗宇:“罗师兄,俺……俺也没啥好东西谢你,这个给你。”
刘石头也连忙道:“罗师兄,以后……以后若是有什么劈柴挑水的杂事,你尽管吩咐俺们,俺们力气大,一定帮你做好!”
罗宇看着他们淳朴的样子,心中一暖,摆了摆手笑道:“自家兄弟,说这些就见外了。这面饼你们自己留着吃,以后若真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不会跟你们客气的。”
他将三封信小心地叠好,说道:“等明日问问王猛师兄,看怎么能把信送下山去。”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四个少年身上。虽然身处简陋的杂役院,但此刻,他们因为这几封家书,心中都充满了温暖和对未来的期盼。
“好了,时辰不早了,明日还要早起干活,都早些歇息吧。”罗宇说道。
“嗯!”
三人齐声应道,各自回到自己的床铺。
李石柱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踏实,他小声对罗宇道:“罗大哥,有你在,真好。”
罗宇轻声道:“早些睡吧。”
他躺在床上,双手枕在脑后,望着窗外那轮明月,心中却不像表面那般平静。